七成上市公司盈利 年报题材还有戏吗?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自1月10日开始的2011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投资者期待的年报行情似乎并未大面积“上演”。而从本周开始,一批大盘蓝筹股年报将开始陆续登场,这些“重量级”公司“优异”的年报数据能否在近期
自1月10日开始的2011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投资者期待的年报行情似乎并未大面积“上演”。而从本周开始,一批大盘蓝筹股年报将开始陆续登场,这些“重量级”公司“优异”的年报数据能否在近期持续低迷的股市掀起一波涟漪呢,即将亮相的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又将透出哪些信息,投资者期待的年报行情还有戏吗?在经济结构转型,实体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哪些行业将在经济转型中迎来更大的发展呢? 银行业依然是盈利“大户”
在刻有经济增速放缓深刻烙印的2011年,上市公司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无疑备受市场各方关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沪深两市总共有787家上市公司发布了2011年年报,其中有7成公司业绩同比增长,有3成公司业绩出现负增长。在已发年报的456家沪深主板公司中,其中有163家公司去年业绩呈现出负增长,占比达36%。
来自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上述787家上市公司去年实现总营收合计为4.76万亿元,同比平均增长率为47.9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为4900.73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3.92%。其中,净利润增幅超过100%的公司有99家,有6家公司净利润超过了1000%以上。根据统计,有231家公司去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占已发年报上市公司比例为29.35%。在231家业绩下滑的公司中有84家公司净利润下降在50%以上,其中,净利润下降超过100%的有33家,有8家公司净利润下降超过100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231家负增长的公司中,来自制造业的公司多达152家,占比65%。也就是说,制造业企业去年业绩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而银行业依然是A股市场上的盈利“大户”。除了已经披露年报的兴业、浦发和深发展等股份制银行净利润继续稳增外,3月22日农行公布的年报显示,2011年农行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同比增长28.5%后,而25日晚间建行公布的年报也显示,去年实现净利润1694.39亿元,较上年增长25.48%。
“整体看,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上市公司仍然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尤其是银行业的整体利润增长依然惊人,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情况好于市场预期。但2011年年报也显示,利息支出不断增加,资金成本大幅提升,已成为吞噬许多上市公司利润的关键因素。”业内分析师对本报记者分析说。据统计,剔除金融类公司后,具有可比数据的725家上市公司2011年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分别为2246.99亿元、2050.39亿元和52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09%、24.54%和26.2%。而2011年,这725家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为4529.34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14.38亿元。这表明,这些公司的三项费用总额已分别超过其营业利润和净利润。
经济转型酝酿投资机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GDP的增长目标为7.5%。这是近8年来,政府首次调低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目标。GDP目标略微调低,主要目的就是要真正使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实际上,从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年报看,上市公司业绩不仅同公司自身盈利能力有关,更与行业运行趋势和景气程度紧密相关。具体来看,以农林牧渔、餐饮旅游、信息设备等为代表的弱周期行业和以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整体业绩增长情况良好,不少公司出现超预期增长;但以钢铁、交通运输等为代表的强周期行业公司业绩增长则出现疲软态势,多数公司业绩低于预期,甚至呈现大面积亏损状况。
业内机构认为,随着国家对农林牧渔行业的日渐重视,对行业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上近几年农产品价格逐步走高,行业景气度渐盛,2011年该行业充分享受到了需求旺盛、产品量价齐升带来的业绩高增长。同时,在经济结构转型大环境下,包括智能化设备等在内的机械设备行业也以20.55%的净利润增幅排名居前。而在国家大力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智能电网建设也渐入佳境,由此带动智能化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在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不少曾经取得辉煌业绩的传统周期性行业风光不再,陷入增长停滞甚至亏损的尴尬境地。数据显示,无论从行业盈利能力或从净利润增长幅度而言,钢铁业2011年的年报成绩单都“惨不忍睹”。而房地产行业尽管受到调控政策的严厉打压,七成上市房企业绩仍实现同比增长。据瑞银证券预计,上市房企整体2011年净利润增速将超20%。
长城证券报告认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为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投资机会。具体看,农林牧渔类、消费旅游板块、信息设备板块,以及新兴战略性行业、纺织服装、金融服务等行业的景气度将稳步上升,业内对该类板块有着良好的业绩增长预期。
防范一季报“变脸”
今年以来,基于政策面放松等利好消息的共同作用,沪深股市持续反弹,一些具有“高送转”题材的上市公司受到资金的热捧,股价大幅上涨。但近期随着预期落空,市场重心重新寻求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支撑,由此股市也重回跌势走势,并不明显的“年报行情”似有终结之势。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长城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一季报的压力正在逐步增强,那些年初以来因题材或概念得到大幅炒作的个股、以“超跌反弹”名义出现但缺乏基本面支持个股的风险正在增大。综合来看,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行情整体还缺乏再次上行的动力,同时,避免一季报风险是当前投资策略的第一要务。
最近披露的宏观数据显示,企业盈利增长不容乐观。1-2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635亿元,同比下降10.9%。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亦认为,国内经济复苏的预期在二季度难以兑现,企业盈利仍处于下降通道之中。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虽然多数公司业绩“预喜”,但不少公司一季度增速同比出现大幅回落。有业内机构认为,在一季度经济数据与公司一季报披露期的4月份,市场可能会面临一次经济数据显性下降、公司盈利预期显性下调的“数据冲击波”。目前阶段,已经有必要防范相当多公司一季报业绩“变脸”的风险。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年报行情和一季报行情仍将是A股最有潜力的题材。”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投资者需要从已发布业绩预告公司的行业分布寻找那些盈利增长较快的板块。银河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孟京也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报行情还是有一定的减弱趋势。但从市场情况来看,包括银行业在内的一批蓝筹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处于历史比较低的区域,随着银行2011年报及2012年一季报逐渐披露,板块业绩高增格局将进一步得到验证,业绩披露或将主导银行短期季报行情,此外,投资者还可以继续高送转公司的投资机会。
不过分析师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在关注高送转行情的同时,也需要谨防一些公司的年报出现“地雷”。此外,还要谨防一些在年报行情刚开幕就上演“见光死”以及业绩变脸的公司。 “从以往情况看,大盘走势较好,年报行情自然也比较火爆,而目前大盘持续低迷,能否续延反弹都还是个未知数。”多位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