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调整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压力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中国将进行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这是继2005年7月以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改革。未来几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同中国经济调整的步伐密切相关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中国将进行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这是继2005年7月以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改革。未来几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同中国经济调整的步伐密切相关,人民币走出先升后贬的概率较大。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布中国将进行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这是继2005年7月以来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改革。通俗的说此次汇改的目的是通过逐步调整实现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双向波动,逐步脱离对美元的绑定。

  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有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因素。从国际上来看,,来自欧美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阿根廷等经济体的压力是促成此次汇改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在G20召开之际通过改革以应对国际尤其是美国的压力。

  而国内因素则是促使中国对人民币汇率做出改革的主要原因。多年来中国通过操纵汇率和出口补贴,大力发展出口经济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环境、资源、劳动力成本等要素的压力,而汇率改革就成为理顺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的一个必然选择。

  那么未来人民币汇率如何演变呢?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国际资本跨境流动;二是国内宏观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走向

  首先,汇率调整幅度必须考虑到国际资本跨境流动的风险. 目前,尽管名义上中国政府拥有2万5千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如果扣除掉3760亿美元的美国两房债券可能损失,以及外资持有的外汇,央行自身持有的9000亿美元左右的美国政府债券,政府剩余的可应对外币自由兑换的储备实际不足1万亿美元.鉴于国内热钱的具体数字尚不清楚,保守估计也有8千到1万亿美元。此时人民币大幅升值无疑将使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面临枯竭的危险.

  因此,央行会在汇率变动的节奏上采取渐变、可控的调整策略,防止国际资本的大进大出,维持金融的相对稳定

  其次,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方向也同国内目前的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方向密切相关。跟欧美市场相比,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还必须面对通货膨胀的问题。从世界各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方向来看,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是未来趋势。而中国自2008年以来的宽松刺激政策造成了两个不良后果,却严重制约中国刺激政策的退出:一是本应调整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借保增长之名进一步扩大;二是各地方政府以刺激本地经济发展为名大量上马各类项目,导致债台高筑。

  作为应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工具―加息,在目前的情况下必然使房地产市场面临崩溃,地方政府也面临破产的危险,这也是中国迟迟不能出台货币紧缩政策的担忧所在。此时,选择人民币适当升值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加息的作用,。

  换言之,通过启动人民币短期内升值,一方面希望能通过避免加息延缓资产市场的调整时间,一方面在加息顾虑重重的情况下,有助于缓解低利率下日益显现的通胀压力。

  因此未来几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同中国经济调整的步伐密切相关,人民币走出先升后贬的概率较大。因为是:

  第一,中国经济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出口经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解决就业和维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过去1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同房地产和出口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是个空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完成国内产业升级、拉动就业和提高劳动者收入的转变,短期内是基本无法完成的。随着全球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中国仍然会以出口拉动来为经济转型赢得时间,而适当贬值便成为政策的选择,尤其是经济走出低谷后中国的汇率政策遇到的国际阻力要远远小于当前。

  第二,配合此轮汇率改革,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两个相关政策,一是允许出口企业在境外留存外汇,而不必向外汇管理机构集中结汇;二是扩大境外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这两项举措都减弱了国家外汇储备积累的速度,也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长期而言为维持人民币低汇率创造了条件。可以预计,人民币在面对国际压力走出一段时间的升值以后,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好转,会走出先升后贬的演变路径。

  那么,汇率调整将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呢?

  短期看必然对今年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压力。从拉动经济的三要素来看,投资在去年的巨量投入以后难以持续,地方债的巨大压力也必然使投资放慢速度;同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已经达成共识,宽松货币政策支撑下的投资拉动已经走向尽头。出口在汇率重启调整以后,加上出口补贴的逐步取消,更多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考验。因此启动国内消费就成为避免经济快速下滑的主要引擎。而汇率调整一定程度上刺激政府将精力转向如何拉动国内消费上,当然在国内分配制度扭曲、贫富两极分化愈演愈烈的今天,这是个远比汇率政策调整更艰巨的任务。

  总之,本次汇率调整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节奏不能放缓、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外来投资将逐步下降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作出的选择,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必须经历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