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给银行套上信用的“紧箍咒”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电影《小兵张嘎》中,鬼子指挥官的这句经典台词,如今被某些银行很好地借鉴——  据《广州日报》昨日报道,广州市民周小姐去银行取款,发现每家银行的跨行手续费都不同,有些是2元
  “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电影《小兵张嘎》中,鬼子指挥官的这句经典台词,如今被某些银行很好地借鉴——

  据《广州日报》昨日报道,广州市民周小姐去银行取款,发现每家银行的跨行手续费都不同,有些是2元,有些是4元,而且有些银行的手续费还有上涨的迹象。记者了解到,继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内的四家国有大行全部实施同城跨行手续费4元的标准后,交通银行、广发行等部分股份制银行也从本月开始正式上调这一手续费。

  打开我们的“记忆夹”,找一找,再找一找,看何时银行通知过我们,某项业务开始收费了、某项收费增加了……没有,没有任何提醒,没有一次提前告知,都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用的正是那种暗中操作的手段。谁要是较起真来,他们要么拿出你办卡(证)手续中的“本协议解释权在乙方(银行)”来搪塞;要么烦不胜烦之下退你那几块钱,但对下一个照收不误……

  这就是某些银行的德性。几天前,媒体罗列国人习惯的50个怪现象,与王家岭矿难悲剧、学术腐败丑闻、电视娱乐怪相等一起,银行乱收费以第25名的身份列忝其中,成为“原本异常的事情和现象,不再如一开始时那样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撞击着我们的心弦,我们在这种不知不觉中,变得习惯,变得淡然”。事实的确如此,服务被指相当于“初级阶段”的国内银行,在收费问题上却一直紧跟国际潮流,且不断有发明和创新。

  典型的莫过于“零钞清点费”。如,重庆一市民到银行存上千枚硬币,645元竟被收了18元手续费。面对哗然的舆论,银行振振有词:“零钞清点费”是用来支付银行的人力成本!公众不明白了,点钞难道不是银行工作人员的职责么?如果点钞也要收费,是不是他们呼吸空气、喝茶聊天也该收费?显失行业道德与社会公理的这项收费,最终被发改委、银监会叫停了,但其他看不见的收费,却让人防不胜防。

  与银行不断挑战公众的想象力、忍耐力相伴的,是针对客户越套越紧的信用“紧箍咒”。笔者一位同事透支信用卡后还迟了十天,结果不但加收了高额滞纳金,到另一家银行办理手续时,因“信用等级太低”而拒办。要求他人甚严,对自己要求畸宽,这就是当下国内金融界存在的不公平现实。许多公众的不满与骂声汇成一句话:谁来考核和监管银行的信用?

  银行不经公布,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就是失信于客户,严重违背行业准则,对于这种行为,除了倒霉的客户不能熟视无睹,恐怕有司——发改委、银监会等机构,更该积极履职,根据客户反映和银行不良行为,给各银行评估信用等级,以此决定银行的收费标准、放贷数量,等等。该给银行的信用也套上“紧箍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