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突围?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最近半个月,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进退维谷间,市场似呈自困境中突围之势。  先说被视为“鸡肋”的农行。“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
  最近半个月,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进退维谷间,市场似呈自困境中突围之势。

  先说被视为“鸡肋”的农行。“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这“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对农行中签者而言可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抛?没多少利润可言;持有?画饼一般的盈利前景,尚难有转为净利润增长的可信服的理由。

  然而,正是农行,上市8个交易日,因提前计入指数并纳入融资融券标的股名单,而带动大盘走出了阶段性逆转走势,促动七月股指展开了一波凌厉的反弹行情。截至7月26日,沪指罕见地以七连阳站稳60日均线。

  酣畅淋漓的行情,喷薄而出的长阳,不是农行基本面发生了什么转机,也不是中期价值的再发现,而是多重利空被消化后,政策重估预期带动了投资者情绪的转好。

  不是吗?经济基本面还算健康之际,A股上半年已经领跌全球,可以说是坏得不能再坏了。于是,在市场对紧缩政策可能引起经济增长“硬着陆”的担忧中,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景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一方面,从年初担心经济过热和资产泡沫,认为需出台更多房地产紧缩措施以促进地产行业健康调整,到担忧地产紧缩及关停落后产能将致使下半年经济增长过快减速,另一方面,有经济学家指出,结构性调整期,主动的经济增速放缓不仅必要,而且较为理想,在政策本已存在超调风险时,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悲观预期。

  不过,7月22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及7月20日国家领导人与党外人士座谈时的讲话却为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确定了主基调。尽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仍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三个核心目标,但在市场对紧缩政策可能引起经济增长减速过快的忧虑中,着重点发生了微妙变化——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政策执行不会危及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目标,维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是最重要的目标,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前提。“无论是解决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还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紧迫性问题,都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政策强调的是稳定性,而非二次刺激或者放松,但政策的负面信息释放似乎暂告结束。加上外围市场走好以及投资者情绪好转,促发了一周多来的股指反弹。

  记得格林斯潘在当政期间曾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认为你完全理解了我的政策意图,那你一定是误解了我。”格老的太极玩得出神入化,这话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是对市场猜测政策意图的最好诠释。

  “赌”大势反转,和寻找大底一样充满着艰辛和挑战。能找到大底并付诸行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现在的市场,没有利空就是利好。看起来,多头信心十足,空头胆战心惊。但是,别着急,否极未必泰来,如果基本面没有大改变,某些显见的改变至多是个花架子,只能使理性投资者的预期从悲观转为中性。

  未来数月,经济基本面的负面消息还会不绝于耳。投资和工业增加值或将进一步减速。房地产紧缩措施的影响也将从销售量蔓延到开工建设,调控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将延续到明年。同时,尽管通胀暂时回落,但近期的自然灾害难免会影响物价并推高通胀预期,通胀回落的基础并不牢靠。市场后续资金面的情况也存在不确定,上周央行公开市场结束了连续8周的资金净投放,而农行发行后,另一个“大家伙”——光大银行的上市之旅即将开启,资金需求存在诸多变数。

  对投资而言,远见者稳健。有些事,让人看起来前面仿佛是条路,实际上很可能还是一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