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吸收美国金融改革精髓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证券市场周刊》特约作者罗伯特近日在其文章《美国炮制金融游戏新规则》中称,美国通过金融改革法案,为美国21世纪要走的道路制订了一套新的规则。而中国银行[0.00 0.00%]业与地方利益发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
《证券市场周刊》特约作者罗伯特近日在其文章《美国炮制金融游戏新规则》中称,美国通过金融改革法案,为美国21世纪要走的道路制订了一套新的规则。而中国银行[0.00 0.00%]业与地方利益发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背后,危机暗流涌动,中国应该借鉴美国游戏规则精髓,推行中国式的“金融改革法案”。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金融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其主要内容是棒打银行,减少银行的高风险活动,让金融公司停止造成金融危机的高风险操作。金融法案的通过,使美国又一次成为第一个为这条道路设定新规则的国家。
中国的金融危机有它的特殊形成过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不会带来美国式的财富效应;同时,中国的国有银行也没有净值贷款服务项目,完成泡沫形成的最后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泡沫消费。而中国的泡沫消费,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常常被掩盖在“政府投资”的幌子下。
中国“金融改革法案”首先必须面对地方政府土地融资问题。
由地方政府成立的项目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筹集地方基础建设所需的资金,在2008年中国推出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之后,达到高峰。银监会的数据显示,2009年5月,全国各地的融资平台公司多达8000多家,其中以城投公司面目出现的县级平台就近5000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将土地注入公司作为核心资产,然后以未来土地拍卖所得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进行基础建设,这些融资平台期望从土地拍卖和建设项目中获得收益,用来还债。
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路易斯·库吉斯(Louis Kuijs)说,“严重依赖土地收入并积累了大量债务的地方政府可能面临流动资金的问题,可能无法偿还债务,最终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
中国国家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09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说,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的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超过100%,最高达到365%。
审计署的报告凸显了中国地方政府严重依赖土地收入作抵押、大量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造成的隐患。报告对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审计后发现,去年政府性债务余额总计达到人民币2.79万亿元,其中各地融资平台的政府性债务占债务余额的一半以上。
土地的价值,取决于一个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离开城市经济发展的大架构,把土地单独剥离出来,作为核心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获得贷款,是一种没有根基的交易活动。以未来土地拍卖作为基数,是一种十足的冒险性的经济行为。如果说,2008年中国因为没有次贷危机而躲过了金融危机,那么真正的金融危机,在融资平台公司的推动下正在暗流涌动。
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报告掀开了中国投资驱动型经济的盖头。这种投资驱动型经济并不意味着经济转向消费驱动,并不能产生“向内转”的强劲经济动力,可能会转向更具破坏力,更不平衡的经济形态。
一组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0年前的45%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5%。要让家庭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还需要很长时间,家庭消费增长必须比GDP的增长高出2.3%左右才行,而这需要政府对内需拉动经济的政策权力支持才行。
华盛顿智库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学家史剑道认为,虽然中国家庭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最近一两年有所增加,但是投资的比例更快。与一两年前相比,中国现在更加依赖投资来刺激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