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唱罢“规模”登场 票据转贴现利率触底回升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5有底开始的资金紧张局面,使过惯了“宽松”日子的各机构一时慌了手脚,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而大量出票,一时间票据转贴现利率开始了一波“疯涨”行情,直到6有底才告一段落,期间人们似乎都忘记了票据除了资金属性

  5有底开始的资金紧张局面,使过惯了“宽松”日子的各机构一时慌了手脚,为了尽快回笼资金而大量出票,一时间票据转贴现利率开始了一波“疯涨”行情,直到6有底才告一段落,期间人们似乎都忘记了票据除了资金属性外还有一个信贷属性。

  进入7月份,各机构信贷规模相对宽松,加之央行持续净投放的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为了尽早抢占规模各机构又开始了对票据资产的挣夺,票据转贴现利率一路走低。手上握有票据的机构似乎已经预见到票据市场重回2.0时代的到来,“惜卖”情绪在市场上开始漫延。

  7月20日,又是一个敏感的日子,监管部门对信贷规模的严控态度依然没有改变,各机构为了提前调控自身信贷规模,具有信贷属性的票据成为调出的首要对象,转贴现报价在经历了7月份中上旬的一路下行情后,开始触底回升。

  据上周中国票据网的统计情况,周五加权卖出利率较周一上涨了24BP,由于短期票需求旺胜,加权买入利率较低,基本维持3.60%的水平,长期票买入报价依然保持在3.84左右的相对高位,并有进一步上扬的态势,市场完全倒向买方一边。截止到上周五,江浙一带的国股直贴利率已经到了3.60%。

  分析这波上涨行情的原因,规模调控对票据的挤出效应是主要推手,同时央行在连续8周净投放之后,上周进行了1010亿的净回笼,无疑对票据转贴现利率的抬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未来如果依然保持适度宽松,各机构特别是大行对信贷规模的时点调控将成为造成转贴现市场波动的主导因素。回顾2010年以来的转贴现报价走势也能够印证这一点,除了2月包含春节因素走势不明显外,每月20日左右似乎成了市场变动的转折点,抓住这一特点,加大波段操作力度,将成为下半年专注于转贴现机构操作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