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胡晓炼:人民币升值有助于经济
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周三列举了中国近期允许人民币汇率增加弹性的益处,称人民币走强能帮助抑制国内通货膨胀并支持经济结构调整。
胡晓炼在其近期连续发表的第四篇有关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分析文章中称,人民币走强能帮助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并促使资产更有效分配。她还称,人民币升值的益处可能超过国内出口商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受到打击的不利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周三在其有关中国经济政策的回顾报告中表示,其执行委员会部分委员认为人民币仍然被低估,不过其他一些委员持不同看法。胡晓炼的上述文章公布正逢这一背景。
IMF在报告中还表示,随著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升值将令中国转向依靠私人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而非依赖出口和投资。
中国央行6月19日宣布,将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这实际上解除了两年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实际钉住美元的政策。该决定宣布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不到1%。
胡晓炼在讨论汇率改革与生产要素成本的关系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能够为各种生产要素价格改革创造一个稳定和低通货膨胀的环境,这些改革因通货膨胀担忧已经拖延超过十年。
胡晓炼称,另一方面,生产要素价格调整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少国际社会压力,为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胡晓炼表示,人民币升值可能影响出口企业的价格竞争力,但对于大量进口国外原材料、半成品进行生产,主要满足国内需要的企业而言,则是有利的。
胡晓炼称,中国应继续深化汇率形成机制和生产要素价格机制改革,进一步夯实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她还称,随著中国政府采取举措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和推动能源税改革,她注意到中国劳动力、资源和能源价格总体走高。
胡晓炼重申,在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下,人民币可能走高,也可能走低,具体取决于经济状况和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