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出现分化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中国人民银行3月30日发布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同时在报告中指出,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发达经济体走势分化,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下滑。  2011年,全球经济总体仍处危机之后的复苏过程中。上
  中国人民银行3月30日发布了《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同时在报告中指出,国际经济、金融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发达经济体走势分化,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下滑。

  2011年,全球经济总体仍处危机之后的复苏过程中。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明显,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面临较高通胀压力。但受日本海啸影响,加之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下半年,发达经济体走势分化,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

  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出现分化

  美国经济维持温和而脆弱的增长。在经历2010年较明显的复苏后,美国经济2011年年初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第二季度受日本海啸影响,复苏速度大幅减缓,但第三季度又小幅回升。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环比折年率分别为0.4%、1.3%、1.8%和3.0%,较2010年明显减缓。同时,失业率从2010年的10%降至2011年年末的8.3%,表明其经济仍在复苏的轨道上。此外,美国全年CPI上涨3.16%,核心CPI上涨1.66%,全年通胀率冲高回落,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区间。美联储承诺将目前的低利率维持至2014年,表明美国经济复苏仍较脆弱。

  欧元区正面临重大危机。由于希腊问题不断拖延,市场的悲观情绪进一步扩散到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主要经济体,导致欧洲银行业承受较大压力并出现信贷紧缩。同时,各国相继出台财政紧缩措施控制赤字,进一步拖累欧元区经济。欧元区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环比折年率分别为3 . 1%、0 . 6 %、0.5%和-1.3%,除法国外,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主要经济体在第四季度都出现了负增长。同时,欧元区通胀率高达3%,超出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2%目标区间,失业率也继续升至2011年12月的10.4%,为危机以来的最高,欧元区经济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日本经济仍处低迷。遭遇海啸冲击的日本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环比折年率分别为-6.8%、-1.5%、7.0%和-2.3%,全年经济较上年萎缩0.9%。海啸之后的重建曾在年中一度小幅抬高日本物价,但从全年来看日本仍处通缩状态。尽管就业仍在改善,失业率从2011年年初的5.2%降低到年末的4.6%,但并无迹象显示其长期停滞的趋势会出现根本好转。

  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 下半年资本流入逆转

  2011年上半年,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面临较大资本流入和通胀压力,许多国家进一步紧缩货币、控制通胀,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速仍明显高于发达经济体。2011年8月之后,在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和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未来增速放缓预期加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兴市场经济体持续了近两年的大规模资本流入开始逆转,各国汇率也普遍下跌。在此情况下,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胀预大大降低,货币政策也逐渐开始松动,土耳其、巴西、印度尼西亚、泰国和俄罗斯也先后开始下调政策利率。

  全球贸易增长放缓 对外直接投资分化

  2011年,全球贸易继续增长,但受日本海啸、发达经济体需求较弱及部分国家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等因素影响,WTO预测2011年全球贸易增长仅5.8%,大大低于2010年14.5%的增幅,全年贸易总量将仍低于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另外,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的数据,2011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FDI)为1.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高于去年的9.3%,但总量低于2006~2007年水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8%,这主要得益于并购活动的大幅增加;而增长最快的地区是拉美和加勒比,增速高达35%;非洲的FDI流入量则继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