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市政治因素推高人民币,单边波动格局难改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虽然中国强调人民币汇率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但真正决定人民币走向的还是美元的趋势以及中美政府的政治摩擦,这意味著人民币交易还将暂时保持单边市。  中国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曾执行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

  虽然中国强调人民币汇率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但真正决定人民币走向的还是美元的趋势以及中美政府的政治摩擦,这意味著人民币交易还将暂时保持单边市。

  中国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曾执行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长达两年,但在6月19日表示将增强美元/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然而由此引发的关于人民币波动性将增强(即美元走软时人民币上涨,美元下跌时人民币走强)的猜测却并未转化为现实。鉴于人民币几乎笃定升值,中国限制资本涌入的目标面临障碍。

  实际上,从中国央行宣布人民币与美元脱钩至今,人民币兑美元上涨了0.8%,公告发布后的最初几天上涨尤为迅速。后来美元兑其他货币走强时,人民币兑美元也只短暂回落。

  分析师认为,这证明人民币汇率仍牢牢地掌握在中国政府手中。中国政府通过推高人民币汇率(仅仅是小幅推高)来平息美国对人民币低估的不满,同时也不希望放任人民币大幅贬值,以免招致美国政府的批评。

  从多个方面来看,人民币兑美元都在重演2005-2008年的一幕,当时中国推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4%,与美元兑其他货币的走势亦步亦趋。

  东方汇理银行(Credit Agricole)外汇策略师Dariusz Kowalczyk在最近写给客户的报告中说,他们预测短期内美元仍将是人民币的主要参考对象,而一篮子货币的参考作用相对较小。

  他表示,中国允许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主要动机似乎是避免美中贸易摩擦,因此最初阶段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步伐较快很可能是美方施压的结果。

  据东方汇理银行计算,从央行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到7月23日,尽管人民币兑美元温和走高,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仍下跌0.7%,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人民币兑日圆和欧元等主要货币贬值,而这期间日圆和欧元兑美元大幅上涨。

  这似乎与中国利用人民币升值来抵消通货膨胀压力的目标相悖。但实际上,整体通货膨胀率并非中国此刻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6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升幅放缓至2.9%,5月份为3.1%,因为油价依然持平,且全球食品价格持续下降。

  既然通货膨胀不是大问题,分析师预计中国央行将利用每天的中间价来继续引导人民币兑美元温和走高,直至2011年。很多人预计到2011年美元将跌至人民币6.50元甚至更低,目前美元兑人民币6.7780元。

  野村(Nomura)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从中国央行最近公布的中间价水平来看,上述目标可能通过在美元走软时引导人民币上涨、在美元走强时保持人民币稳定的方式来实现,这与中国在2005-2008年的做法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