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将成全球主要储备货币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而在一个月后,央行与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银香港签署了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使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障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而在一个月后,央行与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中银香港签署了新修订的《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使人民币在香港的流通障碍基本解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此,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部副主席龚方雄表示———

  《上海金融报》:您如何看待汇改重启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龚方雄:前期暂时停止人民币汇率的改革举动在今年6月份又得到了恢复,当时央行宣布了人民币继续实行有关的浮动汇率体制。实际上,这个体制应该不是一个新的重大改革举措,而是2005年7月21日以来的改革举措的延续,是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一种体制状况。当然,可能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上有一定的改进,例如增加双向波动,从最近恢复管理浮动汇率体制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确实有所增加。

  但有一点是明显的,人民币确实在升值,与汇改重启之前相比,目前人民币已经升值了0.7%到0.8%,这个幅度也是符合我们预期的,我们预期未来每年人民币都会有3%到5%的升值空间。当然,我们所强调的人民币升值是跟一揽子货币的挂钩,而不单单是对美元的升值,我觉得这个举措主要还是要达到有序升值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放在一个长远的框架里看,放在一个大格局里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后,欧元贬值很厉害。虽然最近欧元有所反弹。但这一反弹实际是美元走弱造成的,应该说美国经济下滑的速度还是比预期快很多。所以说,最近国际市场的动荡表明欧元和美元都有各自的周期和结构性问题。从全球角度而言,金融危机以后,大家对美元、欧元的信心都不足,急切期待着有一种新的可以跟日元、欧元、美元媲美的储备货币出现。现在谁有这种地位呢?或者谁将来有可能取得这个地位?那就是人民币。国际上希望人民币将来能够担当起与美元、欧元地位相当的全球储备货币角色。

  《上海金融报》:您觉得人民币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还有哪些事情要做?

  龚方雄:人民币要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目前要先为人民币在全球自由兑换做好准备,因为储备货币必须是可自由兑换货币,所以现在要逐渐进行汇改,逐渐过渡到市场给人民币定价,最后完全看市场的利率自由浮动。其中的路径是怎样的呢?

  首先是在贸易上实现结算货币的地位。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贸易地位非常强,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应该很容易确认,相对来讲简单一点。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人民币在贸易上取得了自由兑换以后,那些与我们做贸易的出口商或者进口商,他们不可能拿着现金,这些结算货币该怎么使用?因此未来必须要增加人民币投资品数量。为什么美元、日元、欧元自由兑换很顺畅,就是因为国际上有很多以欧元、日元、美元计算的投资品。而这就牵扯到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以及在境外逐渐开放人民币投资品的问题。近期,内地推出了把香港作为一个人民币结算中心的一系列举措,例如允许香港的金融界和银行推出人民币相关的产品,包括与国内人民币的汇率、境内的资产挂钩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币持有回报。另外,如果小QFII能够推出,也是大格局改革的一部分。

  应该说,虽然人民币目前正在建立贸易结算货币地位,但是它跟资本项下的不断开放是密切相关的。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的吸引力,和在境外推出一些与人民币相关的投资品举措密切相关。我们认为,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人民币可以走上可自由兑换、自由浮动、完全市场定价的道路,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