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长需破三道“生死符”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创新环境、融资成本、管理水平三因素决定中小企业寿命的长短。”中国民营实业家协会秘书长陈庆振日前在谈到如何延长中小企业寿命的问题时表示,只有创新环境、融资成本、管理水平三因素实现最佳配置,中小企业
  “创新环境、融资成本、管理水平三因素决定中小企业寿命的长短。”中国民营实业家协会秘书长陈庆振日前在谈到如何延长中小企业寿命的问题时表示,只有创新环境、融资成本、管理水平三因素实现最佳配置,中小企业才有可能发展壮大。

  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副司长王建翔在一次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研讨会上透露,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左右,但平均寿命仅为2。9岁。据悉,这是政府有关部门第一次披露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寿命。

  完善创新环境

  “延长中小企业的寿命,必须完善中小企业的创新环境,尽可能地将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陈庆振指出,国家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制定了许多政策措施,但一些政策措施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采购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应当优先购买自主创新产品。但实际上,一些中小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虽然完全可以与大型企业生产的产品甚至进口产品相媲美,却由于初进市场,缺少成功案例,被挡在优先购买门外。

  陈庆振说,虽然政府三令五申要求有关部门不得歧视中小企业,要积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仍有一些单位对中小企业采取歧视态度,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在他们眼中形同虚设。

  “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确实很严重。”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北京科技管理研究中心秘书长李国光告诉记者。此前,该研究中心曾就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过调研。

  “2006年年初国务院就印发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但我们在调研中仍发现,该配套政策所规定的6条税收激励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一条得到落实。”李国光指出,这一状况如不尽快扭转,将大大挫伤中小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据了解,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由中小企业完成,不少中小企业已经从早期的加工、贸易等领域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中小企业在不少地方已形成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是大企业配套的供应商。很多中小企业向“专、能、特、新”方向发展,成为创新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降低融资成本

  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瓶颈。

  陈庆振分析说,中小企业融资难从内在原因看,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财务数据失真,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从外在原因看,是因为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首先,银行缺乏利益驱动。目前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各项贷款金额的14。7%,中小企业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银行业普遍强化了信贷管理,以规避贷款风险为第一原则,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在同等数额上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贷款成本高使银行缺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益驱动。

  李国光也表示,由于中小企业在信誉上存在诸多“顽疾”,在使用“金融工具”时遭遇种种限制,使得广大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全方位的资金支持,更难以通过现有的金融途径获得巨大资金流。

  在上市融资方面,李国光强调,虽然去年10月我国推出了创业板,开创了中小企业证券融资的新天地,但对于我国千百万中小企业来说,能到创业板融资的比例少之又少。除了上市和银行这两个渠道,中小企业便基本上没有合法的渠道融资,民间集资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合法身份”。融资不畅使许多中小企业难以走出困境,甚至走向生产经营危机,最后导致破产倒闭。

  相关机构最新调查显示,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的利率小于5%的企业比重占7%,在5%-10%之间的占69%,在10%-20%之间的占13%,在15%-20%之间的占6%,有5%的企业融资利率大于20%。这说明中小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比较高。

  “要想延长中小企业的寿命,扩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十分必要,因为资金是中小企业生存的血液。”陈庆振表示。

  提高管理水平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管理上存在软肋,原因是中小企业不可能有一个专门的专家队伍或者部门负责信息材料的收集,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决策上存在盲动,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延长中小企业的寿命,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银河培训工程,中国民营实业家协会也参与其中。”陈庆振说,银河培训工程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中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提醒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应该注意什么、学习什么,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使自己的企业少走弯路,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延长中小企业的寿命,使企业成长为中型企业、大型企业。

  “我国应尽快制定中小企业长期发展规划。”李国光认为,制定出台中小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有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专门独立的机构从事中小企业这一群体的管理。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分别设有中小企业管理局和中小企业厅作为政府管理中小企业的专门机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国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以便从政策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拟定、结构调整、产业信息与市场信息的提供等方面,开展技术指导与咨询,进行统一的宏观管理。

  扮演重要角色

  “关注中小企业的寿命,是因为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陈庆振说,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最活跃的生产力,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国内,中小企业所起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更表现在社会上。据了解,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不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岗职工,还吸收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问题,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虽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企业,但这些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很少。”陈庆振介绍说,首钢曹妃甸新厂建设总投资达6000亿元,但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只有6000个,资金投入与就业岗位的提供完全不成正比;而中小企业就不同了,以一般服务业为例,几十万元的投资就可以提供十多个甚至几十个就业岗位。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企业规模偏小,资本相对短缺和过多的人口使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李国光强调,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李国光说,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改革已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是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都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分不开。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吸纳新增就业人员、启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生产力发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