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在美投资遇麻烦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今年5月,鞍钢集团与美国钢铁发展公司签订了三个合作备忘录,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进行股权投资和在美国建厂。美国钢铁发展公司计划分期建设4家螺纹钢厂和1家电工钢厂,第一个螺纹钢厂选定在密西西比州阿默利建设,
  今年5月,鞍钢集团与美国钢铁发展公司签订了三个合作备忘录,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进行股权投资和在美国建厂。美国钢铁发展公司计划分期建设4家螺纹钢厂和1家电工钢厂,第一个螺纹钢厂选定在密西西比州阿默利建设,已获得密西西比州颁发的环境许可,并完成土地平整及铁路交通。而鞍钢也看到了启动“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钢铁行业国际领军企业”这一目标的契机,在美国建厂,不但可以免去麻烦不断的贸易磨擦,还能扩大对美洲的市场份额。

  不过,鞍钢的设想并没有技术和资金上的难题,却遇到了政治的阻力。在7月初,美国国会钢铁行业议员小组的50名成员致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要求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调查鞍钢在与美国钢铁发展公司合资公司中的投资,是否可能妨害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一要求还得到了美国钢铁协会的支持。

  盖特纳的反应,只是以官样文章回复了议员们的建议,但并没有展开调查。结果到了7月23日,钢铁行业议员小组的正副主席又发表了联合声明,指出要继续追踪这件事。

  美国的国会议员虽然为数众多,人多嘴杂,经常会听到很不着调的声音,但议员所代表的选票和宪法赋予的权力,却着实让行政部门头疼。鞍钢更不敢掉以轻心,在美国钢铁发展公司发表声明称投资不涉及到控股权、议员的担忧并无依据后,鞍钢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晓刚还是亲自赴美国解决争端,并有可能求助于中国商务部。

  投资几百万美元合资建一个产能30万吨的钢厂,生产普通的螺纹钢,“威胁美国安全”肯定是一个荒唐的理由。但中国的反应,也很令人担忧,一是官方媒体新华社发表文章,称美国“丑陋的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倾向再次抬头”,外交部和中国钢铁业协会也都纷纷对美国进行抨击。实际上,美国议员对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最主要的反对理由就是——他们是国企。国企一方面享受政府的种种政策照顾与资金补贴,另一方面也代表政府投资,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这对于美国的大众和国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打动人心的理由。而中国的反应却是首先向政府求助,由政府出面干涉,这反而容易坐实议员们的指控。这一次,似乎还是没有吸取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

  2005年初,中海油开始考虑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代价是130亿美元。这被称为中国企业最重要、规模最大的一宗海外收购。到6月初,中海油正式宣布了收购意向,并在23日发出报价,价格也提高到了185亿美元,超过另一个竞购对手雪佛龙的164亿美元报价。但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当天就表示,一旦收购成功,美国政府将从国家安全考虑对这一收购案进行审查。而这一表示,正是来自于美国参议员的提议。中海油在开出了高报价、留住绝大部分员工、保留管理团队、负责16亿美元债务和5亿美元与雪佛龙谈判失败的赔偿金这样优厚的条件之后,加上一个月前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通过美国政府审查,使得中海油信心满满。但在雪佛龙的收购计划通过美国政府审查之后,8月2日,中海油宣布了撤回对优尼科公司的收购要约,收购宣告失败。

  与中海油的近200亿美元收购案比起来,鞍钢的区区700万美元投资,显得微不足道,但它们却遇到了相同的反对理由——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显然,中海油收购案更多地体现了中国政府的意向,而鞍钢的做法仅仅是企业的战略。两者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