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经济体议息潮起 央行定调浇灭中国加息猜想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日前就有表态,“谁先退出,谁吃亏!”从全球宏观层面来看:一是美欧经济复苏仍然需要时间。二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包括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日前就有表态,“谁先退出,谁吃亏!”从全球宏观层面来看:一是美欧经济复苏仍然需要时间。二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包括中国在内,都面临着如何来收缩流动性的问题。目前虽然大多数国家在退出积极的货币政策上达成共识,但下一步的动作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各经济体都很难达成协议。那么,在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不能独善其身,既要考虑国际影响,也要考虑外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目前的情况是,国际上真正实行紧的货币政策屈指可数,各国都不会轻言退出。
郭田勇认为,未来还是应该以数量型的货币工具为主,价格型的工具应该慎用。当然,也要注意调到合理的水平。
审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在日前召开的“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人民银行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流动性管理,合理搭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这是央行继今年5月份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之后,时隔两月再次公开提出使用“存款准备金率”。
作为央行的专家,焦瑾璞日前也有这样的表态,“为了控制流动性,下半年央行更多的还是会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入手,如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票据利率等等。”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央行仍然偏向于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
刘煜辉认为,这也是央行常规的做法,央行会根据外汇占款的变化而做决定。当外汇占款快速上升,那么,央行则会决定调整存款准备金率。郭田勇也认为,应该审慎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他认为,目前银行存款情况较紧,央行目前应该以稳健为主,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央票等日常性工具进行微调。否则,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则将冻结大量的资金,待银行出现整体流动性偏多时,再予以采用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