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信贷增长回归常态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8月5日晚间发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8月5日晚间发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货币信贷增长从上年的高位逐步向常态回归,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运行平稳。

  截至6月末,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年末低9.2个百分点。M1(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年末低7.8个百分点。

  人民币贷款增速逐步回落。6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速为18.2%,分别比上年末和上季度末低13.5个和3.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少增2.7万亿元。信贷投放节奏更趋平稳,2月份以来,月度贷款增量基本维持在6500亿元左右。总体看,2010年以来信贷增长走势符合调控方向。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回落。6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季度末分别低9.2个和3.1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7.6万亿元,同比少增2.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长相对平稳,非金融企业存款增长明显回落,活期存款占比提升。

  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6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5.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比年初增加1.0万亿元。6月末,货币乘数为4.37,与上季度末基本持平;比上年同期则低0.22,货币扩张能力相对趋弱。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82%。其中,中资大型银行为1.39%,中资中型银行为1.79%,中资小型银行为2.68%,农村信用社为4.27%。

  报告指出,当前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风险不容忽视。受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各国政策退出较为谨慎,全球货币条件比较宽松,富余资金可能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当前国内劳动力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等因素,都有可能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

  下一阶段,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切实管理好通胀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