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理财产品值得买吗?高收益看上去很美 零收益不可不防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银信合作(银行与信托公司联手开发理财产品)被叫停已经整整一个月,银信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锐减,且年化预期收益率持续下滑,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似乎有青黄不接之势。曾饱受诟病的挂钩股票、基金、指数的结构性理
  银信合作(银行与信托公司联手开发理财产品)被叫停已经整整一个月,银信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锐减,且年化预期收益率持续下滑,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似乎有青黄不接之势。曾饱受诟病的挂钩股票、基金、指数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趁势以高收益作为招牌卷土重来,上月发行数量同比增长超过2倍。理财专家提醒,部分挂钩型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看上去很美,但投资者必须提防重蹈“零收益”的覆辙。

  结构性产品乘虚而入

  据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在银信合作叫停的7月份共发行银信合作产品399款,较6月份环比下降三成。与此同时,7月份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后一周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仅为2.46%,相比7月首周下降了60个基点,这恰恰是由于平均预期收益率约4%的银信产品大幅减少所致。

  而据银率网统计,截至7月27日,当月共发行理财产品783款,其中结构性产品有112款,同比增长高达220%,与股票、指数、外汇挂钩的结构性产品正在加紧填补银信产品减少后的空当。

  已发行完毕的结构性产品中,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花旗银行“挂钩中国新加坡指数基金”1年期人民币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7%;恒生银行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月月赏”美元理财产品则为36%。

  正在发行的同类产品中,恒生银行“股票挂钩部分保本”人民币1年期“步步稳”可自动赎回产品、“股票挂钩部分保本”天天开心人民币12个月可自动赎回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分别为13%和12.83%
,汇丰银行2年期“汇聚中华”一揽子交易所交易基金挂钩人民币产品(95%保本)预期最高收益为14%,光大银行阳光理财“A+计划”2010年第五期产品预期最高收益也有9%。

  提防零收益

  与目前预期年化收益平均不足3%的债券型理财产品相比,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收益“看上去很美”。不过,投资者万万不可被高收益所迷惑,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结构性产品到期零收益结果,同样有可能在上述产品中出现。

  以“挂钩中国新加坡指数基金”1年期人民币产品为例,其挂钩标的为盈富基金、新华富时A50中国指数基金、MSCI新加坡指数基金。若一年后的3个挂钩标的涨幅均高于或等于37%,则实际年化收益率为37%;若挂钩标的的涨幅在观察期内已经触及37%,则实际年化收益率为2.25%;若到期某只挂钩标的涨幅等于或小于零,则投资者只能拿回本金。

  同样地,“步步稳”产品挂钩中兴电信、中兴通讯、中煤能源、中国交通建设这4只港股,每三个月为一个观察期,只有每个观察期末挂钩标的股价不低于期初价格,投资者才能获得13%的年化收益率;如果观察期内某只标的股价格低于期初价格的60%,则到期年化收益率为零,且投资者只能收回90%的本金。

  结构性产品最大的风险在于挂钩标的在观察期内的表现,一旦突破设定的涨跌幅范畴,就会出现低收益甚至零收益,2008年该类产品曾因频现零收益而备受质疑。事实上,今年以来已有约20款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其挂钩标的均为欧元汇率或股票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