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和价格调节相互替代和补充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加,这对国际收支平衡调节作用显著。但值得指出的是,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人民币实际升值,也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均衡调节,这两者之间相互替代、相互补充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近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加,这对国际收支平衡调节作用显著。但值得指出的是,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人民币实际升值,也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均衡调节,这两者之间相互替代、相互补充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近日发文指出生产要素价格调整与汇率机制改革的配合关系,强调生产要素价格调整与汇率变动之间,既存在替代关系,也存在互补关系。笔者下面主要从二者之间的替代理论关系探讨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机制。

  实际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一种是汇率调节,一种是价格调节。理论上有两种观点赞成通过汇率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一是货币主义的观点。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缺陷,货币主义学派大师弗里德曼开始强有力地支持浮动汇率制度,强调浮动汇率能够隔绝外部货币的冲击。他强调在固定汇率制下或政府干预稳定汇率的条件下,国外的货币扩张导致扩张国货币外流,维持固定汇率制的国家资本内流,因此在国外货币扩张时,如果本国经济已充分就业,这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但如果允许国内货币升值,将阻止通货膨胀的传递;二是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认为如果经济受到外部冲击,包括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中,通过价格的自动调整,国内产出的损失较小且是短期的;如果价格刚性,则对产量将产生较大调整压力,导致失业和经济资源的浪费。而汇率变动能够代替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避免产出大幅度的波动。尽管汇率调节重要,但也不可忽视价格调节的重要性。

  笔者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汇率调节和价格调节之间的替代关系。假定世界的消费者偏好从A国产品转向B国产品,其结果是A国的产量下降,B国的产量上升,进一步导致A国失业率上升,B国失业率下降。如果A国居民支出并不同等下降,A国将出现贸易赤字。在B国情况正好相反,产量上升,如果B国居民并不同等增加消费支出,结果是经常账户出现盈余。这样两国面临着调整问题,A国是失业和经常账户赤字;B国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常项目盈余。如果汇率不发生变动,则有两种机制自动实现均衡。一是工资弹性。如果A国和B国的工资是完全弹性的,失业的A国工人的工资下降,B国工资水平上升,这样A国的总供给减少,B国的总供给增加,最终实现均衡。在A国,价格水平下降,产品更具有竞争力,需求上升,经常项目改善,在B国正好相反。二是劳动力的流动性。如果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A国的失业工人流向B国,这样对工资调整的压力消失。因此A国的失业和B国的通货膨胀同时得到解决,同时也有利于两国经常账户的均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欧元区建立要强调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因为欧元区各国放弃了汇率调节,必须要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

  从理论来说,如果工资是完全弹性或劳动力是自由流动的,则能够自动调整而实现均衡,但是如果这些条件不满足时,调整就会出现问题。如果A国失业率上升,但工资水平不下降且A国工人并不流向B国。在B国对劳动力的过度需求导致工资上升的压力,总供给增加,B国的均衡是通过国内价格水平的上升来实现的。B国的价格水平上升导致A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A国的总需求上升,如果A国工资不下降,则两国均衡是以B国通货膨胀来实现的。B国将面临两难困境:如果以通货膨胀率为目标,则经常账户的盈余不会消失;如果消除经常账户的盈余,则面对高的通货膨胀,而A国则面临着通货紧缩。其解决方法可以这样,B国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总需求,税收收入转移到A国,但很显然这在主权国家之间很难实现。如果从一个国家的范围来看这是可能的,许多国家都通过财政预算进行地区之间的再分配,但是在国家之间是很难解决的。因此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如果工资是刚性的并且劳动力流动性是有限的,国际收支的调节就需要汇率的变动;如果工资是弹性的并且劳动力流动性较高,则可以维持汇率不变。

  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整,途径有两个:一是价格调整;另外一个就是人民币汇率调整。如果国际收支盈余,则人民币升值,或维持汇率稳定,通过价格水平和工资水平的上升来调节国际收支的均衡;如果国际收支赤字,则人民币贬值,或维持汇率稳定,通过价格水平和工资水平的下降来调节。

  实际上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还是比较缓慢的。但是2007年CPI的增长开始有不断加快的趋势。另外受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影响,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比较快。所以总体上来说,在价格方面,已经有很大幅度的上升。在我国国际收支盈余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国内商品价格水平和要素价格水平也在不断上升,这对国际收支的不均衡也起到一种自动调节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上涨得非常快,长期以来,我国工资的上涨主要反映在城市劳动群体的工资上涨,最近几年由于经济增长迅速,农村在城里打工劳动力的工资也在上涨。如果国家加强环境保护,限制企业排放,也会提升产品的成本。

  价格调整和人民币汇率调整都对国际收支不均衡起到了调整的作用,但是两个变量的作用不是一样的。一般来讲,价格的调整比较缓慢,汇率在市场经济中通常是可以调整得较快,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加,这对国际收支平衡调节作用显著。但值得指出的是,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人民币实际升值,也有利于国际收支的均衡调节,这两者之间相互替代、相互补充。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