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创新高 加息可能性不大
昨日,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涨幅创下年内新高。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8%,比上个月下降1.6个百分点。多名经济学家对数据进行了解读。
关于CPI
左小蕾:CPI仍在可控范围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食品价格、蔬菜价格等上升,但这只是短期的影响,而不是代表一种趋势。
赵留彦:物价没有趋稳迹象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赵留彦表示,尽管7月CPI创了年内新高,由于下半年物价存在不确定性较大,也不能预测8月份的CPI一定下降。
赵留彦认为,现在看来,影响物价上涨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比如猪肉价格的上涨,国际上主要产粮国的减产和粮价的上涨,这些都可能会推高物价。
关于加息
左小蕾:没必要加息
左小蕾认为,央行没有必要加息。加息是一个综合性的全局性的考虑,产生的影响是全局性的。央行会继续对货币政策采取动态微调,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管理。
金岩石:货币政策不变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认为,CPI的涨幅和PPI的跌幅都超过了预期,两个超预期之间平衡,货币政策还是以稳定作为主基调,不会贸然改变,也就是不可能迅速地加息。
关于股市
韩志国:股市难有反转
经济学家韩志国表示,经济转型成功是股市由熊转牛的核心与关键,转型还未启动就有半途而废的危险。
股市反转的六个基本条件:1.经济转型初见端倪,转型不推进或推进不成功都很难再有牛市;2.国际股市基本稳定,不出现大熊市;3.货币政策必须转向,经历一个先收缩再放松的过程;4.通胀必须得到有效控制;5.股市必须调整到位;6.股市的制度创新有重大进展。核心是经济转型,关键在制度创新。
关于经济前景
韩志国:面临滞胀风险
韩志国认为,7月PPI有所下降,CPI不包含租金、房价上涨等因素,因此基本不准,但足以反映了通胀的危险正在临近。由于5-6月份经济明显下滑,中国经济两位数的增长已结束,经济增长的动力、潜力、能力都在减弱。滞涨阴影也在一步步迫近。
金岩石:宏观政策仍宽松
金岩石认为,CPI上涨是由气候原因造成的突发性逆转。PPI下降表明经济增长回落比较明显,甚至年内有可能出现GDP破8%的风险。在经济复苏的敏感阶段,各国对于收紧政策都持非常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