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重申禁售信托产品 结构性产品规模顺势大涨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11日早上,记者接到了在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的朋友小陈的电话,“这次接到文件通知,所有信托类产品真的停了!以后估计只能卖卖结构性产品了!”小陈对记者抱怨。 8
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 据《青年时报》报道 11日早上,记者接到了在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的朋友小陈的电话,“这次接到文件通知,所有信托类产品真的停了!以后估计只能卖卖结构性产品了!”小陈对记者抱怨。8月12日,银监会官方网站再次重申了近日印发的《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叫停了开放式银信合作理财产品”。
银信合作停止的禁令将进一步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信托类产品发行量会在余量释放后降下来,与之相对的结构性产品将成为理财产品市场的主流。而据了解,结构性产品虽打着“保本保息”的旗号,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其背后存有玄机。
结构性理财规模大涨
结构性产品,顾名思义,跟一定标的物挂钩,且资金留存在银行,所以这类理财一般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大。
为了规避风险,近几年杭州大部分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银行均打出“保本牌”,意图以降低风险来吸引投资者青睐。
银监会正式禁止银信合作后,银行信托类理财产品存量得到释放,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明显增加。
据银率网数据库7月份统计显示,结构性产品较6月的43款则加了81款,环比上涨188.4%。
这类产品以保本的“低风险”吸引了众多投资者青睐,然而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这类产品结构相对复杂,除非产品说明书确认保本保息,否则一定要“留个心眼”。
“钱在银行存了2年,一分钱也没拿到。”家住凤起路十五家园的张老伯也在庆春路某外资银行购买了24万元的该类理财产品,“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做个定期存款。”
杭州某城市商业银行行长对记者表示,在结构性理财产品风头最盛的2009年上半年,市场上有三成的产品到期负收益或零收益。同时,根据普益财富相关统计,有16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为零收益,主要为外资银行发行的股票和指数挂钩型产品,还有某国有银行发行的欧元对美元汇率挂钩型产品。
产品结构复杂难言保本保息
12日下午,记者来到总部位于吴山广场附近的某股份制商业银行。
“你要是炒股的话可以买这款产品,利用周末3天,不用耽误股票交易,年利率就可达到1.34%,是活期存款的近4倍。”
在大堂经理的解释下,记者研究了下这款名叫假日赢的产品,发现这是一款适合股民的理财。资金在每个星期五15:00之前划款,周一早上A股开市之前返回账户,不影响新股申购与A股买卖。百分之百保本,浮动收益。
据收益分析,投资者未来收益情况只有两种,最好情形:挂钩伦敦时间上午11点挂钩标的处于设定区间内,则投资者到期可获得1.34%的年收益率;否则,投资者到期仅获得活期存款利息的保底年收益率。
据该行人员介绍,之前销售的每期产品到期均以最高收益率出场。
产品表现听上去还不错,然而风险依然存在。例如其挂钩的6个月美元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一旦利率不在设定区间[0,3%]之内,产品年化收益率为0.36%。仅仅为活期存款利率。
而记者了解到,杭州类似的理财产品很多。除各大外资银行一向是此类产品的拥护者外,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始力推这类产品。而相当一部分申购者对金融术语一无所知,误以为是款保本保息的产品。
银行推销“内有玄机”
“他们向你推销这款产品,是有原因的。”在该行工作的记者的朋友小江透露,“现在商业银行的竞争都很激烈,一般来说主要考核的是储蓄存款,而卖再多信托类产品也是没有提成的,这种结构性理财反而可以计入储蓄,佣金很客观。”
记者了解后发现,这家银行的情况在杭州并不少见。
大部分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业绩考核分为两部分,储蓄存款数量和理财产品销售量。
储蓄作为银行的立身之本,无论在哪家银行都被作为第一业务的要求,而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大部分市场上在售理财产品,只有结构性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可属于储蓄范畴。
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一线银行员工自然为了销售此类产品不遗余力。
“目前银行把这种产品作为保本的理财销售,过分宣扬其拿到最大利息的绝对性,是大大误导投资者,不利于理财产品市场的理性发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银行界资深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