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酝酿新一轮量化宽松 人民币或再承压
美联储近日已决定将所持抵押证券的到期回笼资金用于购买更多公债,这或许预示着更多激进量化宽松措施的开始,同时意味着大量热钱及超低息环境仍会持续,利率长期维持低位,亦可能在未来引发通胀及投机泡沫。这一政策取向也降低了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需要,乃至推出第二波量化宽松政策。他们将减少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
美启动“缩水版”量化宽松政策
在上周的美联储FO M C会议上,美联储宣布维持现有利率及宽松政策规模不变,并决定将所持有的机构债和房贷抵押债券在到期后的回笼资金用于投资购买美国国债,从而保证其购买的证券总规模保持在当前的水平不变。
市场普遍把美联储的这一举动解读为重启量化宽松的序幕,认为美联储改变了其退出货币刺激措施的计划,其主要目的是要造成国债息率下降,进而迫使银行增加对外借贷,为疲弱的经济注入新的血液。
“美联储这一重启'量化宽松’的举措旨在资产规模不收缩的背景下加强对美国国债提供支持,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元的流动性将依然保持充裕。同时,迫于选举压力,美国财政政策在短期内仍将延续宽松。”光大证券分析师潘向东如是说。
市场分析估计,这次量化宽松第二波的规模约为2000亿至3000亿美元,约是2008年金融海啸后美国第一次救市规模的1/10。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亦有可能再度扩大宽松政策。欧盟统计局8月13日公布,在德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带动下,欧元区2010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 D P)环比增速达1%,创4年来最大增幅。分析人士指出,靓丽数据难掩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成员国经济表现参差不齐。
比如,希腊、葡萄牙等相对较小的外围国家依然面临大幅削减开支以控制预算赤字的压力。因此,欧元区未来的经济将呈现冷热不均的特点。
由于当前欧元区失业率将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在高位,各国大举削减赤字的措施也将令消费持续承压。这对欧元区经济复苏的持续性带来挑战。
此外,2010年以来英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受到政府支出和资本投资的提振,同时去库存的放缓也起到积极作用。但下半年该国经济增速将可能出现较为显著的下滑。潘向东分析认为,严厉的预算将导致政府和家庭部门紧缩开支、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国需求疲弱,加之银行贷款意愿并不强劲,这些因素均会拖累英国经济复苏从而导致英国经济下半年放缓。但如果经济出现进一步走软趋势,那么英国央行只能效仿美国,再次启动量化宽松政策,但英镑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全球埋下通胀的隐患
“缩水版”量化宽松政策表明了美联储“保增长”的决心,中止了其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同时意味着大量热钱及超低息环境仍会持续。利率长期维持低位,亦可能在未来引发通胀及投机泡沫,再次损害经济。
对于美元未来走势,长江商学院周春生教授告诉南都记者,从经济角度讲宽松的货币环境、大量的美元存在,必然导致对美国通胀以及美元贬值的预期和担忧,从长期看,美元很难维持强势。另外从政治角度看,美国国内经济态势不好,美元必然走低。只要充分贬值,弱势美元就能增加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缩减经常项目赤字。
他强调,在国际社会没有出现新的可以替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前,全世界都要承担被美元绑架的风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对南都记者表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美国实体经济发展没有实质性 的 影响,反而会促使美联储通过大规模发行货币增加对国债以及其他债务的购买,进而推动资产价格增长,另外在国内甚至全球埋下通胀的隐患。
向松祚持相同观点。从长远来看,美元走势要看美国的整体经济状况,其重点就是美国就业与债务的改善情况。不过作为一种全球储备货币,美元未来一定会存在下跌风险。短期内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以及各种不确定的预期,美元的汇率可能处于一种动荡的局面。
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可能会做出什么样反应?向松祚认为欧洲央行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太大差别,只是由于欧盟内部各经济体发展不平衡,南欧的债务问题比较多,所以欧洲央行受到的制约因素更多,所以与美联储高效、快捷的运作方式不同,两者在货币调节的节奏和幅度方面有区别。
他强调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作用有限,甚至可以说很难解决真实经济体中出现的问题,各国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只会让资金投资产,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产生。
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尽管美国经济对全球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已逐渐减低,但美国货币政策对全球大部分资产市场,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美联储宣布开动印钞机,向市场巨额注资后,发展中国家在这样一种宽松的国际货币环境中会遭遇比发达国家更多的风险,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新兴经济体。
向松祚表示,一方面经济体系中的部分资金会自我循环,另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市场上大量热钱的存在,这些会将通货膨胀的危险输入发展中国家。当资金流向不同资产市场时,预料会持续推动资产价格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银行于8月5日发布了《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整体来看,央行对于当前和未来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谨慎乐观。在分析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时,世界经济复苏基础的脆弱和不稳定以及国内内需回升基础的不平衡仍是两大主要问题。
对于未来的价格走势,央行指出,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央行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仍将延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美启动“缩水版”量化宽松政策,中国的货币政策会受到哪些影响?周春生认为,美元长期保持弱势,将减少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的可能性。
周春生表示,作为我国的第二大出口国,美国这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势必造成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对中国的出口行业造成影响。向松祚表示,当前中国的实体经济还在增长,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至关重要。另外可以加大对其他贸易伙伴的出口力度,从而减弱美元贬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者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缓冲美元贬值对我国出口行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