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增长”内涵应更为丰富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我国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是为了经济长久发展的战略考虑,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我国内需市场潜力极大,自然条件适合发展大陆型经济。其次,大力发展内需,有利于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缩小城
  我国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是为了经济长久发展的战略考虑,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我国内需市场潜力极大,自然条件适合发展大陆型经济。其次,大力发展内需,有利于缩小东部与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发展内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打破地区分割。第四,农村成为扩内需的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县级市场需求,有利于推动城镇化发展。
   但是扩内需或建立内需主导型经济模式不等同于不发展对外贸易,不等同于减少出口,不等同于以“牺牲国际市场为代价”,也不等同于建立美式超前消费模式,形成贸易收支结构性逆差。目前,中国外贸发展应遵循以下战略。
  
  外贸增长略快于经济增长的战略
  
   建立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仍需要出口保持一定增长,但不宜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不宜主张“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我们追求的出口“增长”,其内涵应该是提高出口商品附加价值、改善出口商品结构的增长。对外贸易增长目标应略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出口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平均12%即可,进口则保持在15%增长即可,经过一段时期我国进出口基本实现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并不主张我国对外贸易从当前30%以上的增长速度突然人为降低至12%,而是应该通过政策指导,如以涨工资、提出更高的环境标准、提高能源价格等方式逼迫那些创造低附加价值的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腾出”空间。为此,政府需要制定长期的结构调整计划,最终的结果是进出口贸易增速回落,但由于先进企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外贸行业创造的附加价值大幅增加,国家、企业和个人将各得其所,更加富有。
  
  “绿色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一直担当主力军作用,在我国经济向“绿色”转变的重大历史发展时期,对外贸易仍将但当主力作用。
   一是进出口商品的制造、消费过程必须符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
   二是通过进口技术加快我国经济“绿色”革命。
   三是在国际社会制定节能、环保、低排放等新规则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应制定相关标准,同时在国际舞台上主动参与,发挥积极作用。
   其四,“绿色战略”不是消极防守战略,还包括发展的含义。我国新能源产业、多数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与绿色革命有关。尽管我国经济总体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需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主动开放市场,继续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战略。
  
  改善出口商品结构的战略
  
   长期以来,我国外贸企业存在着低价竞争、大量生产、超劳动密集、简单加工等特征。但这样的做法已经不符合新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需要。随着国内人工费的上涨,以加工贸易方式进行超劳动密集生产的中国出口行业正在失去竞争力。出口企业急需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解决问题,为此需要企业从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渠道、公关、信息等各方面增加投资,在商品价值形态上提高附加值,在商品物质形态上提高国产化率。
  
   以东亚、新兴市场为重点的区域合作战略
  
   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增长较快,给我国扩大出口带来了机遇。新兴经济体往往拥有资源优势,这给我国企业参与资源开发、扩大资源进口带来了广阔前景。此外,我们仍应将东南亚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重点。东南亚地区与我国地理位置接近,开展地缘性经济合作最为便利。历史上东南亚地区国家与我国经贸往来就很频繁,文化和习俗相近,东南亚华人企业较多,彼此沟通相对便利。作为区域合作战略重点,我国不仅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投资合作,还应加强相互间的技术、能源环保、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交流。
   另一方面,金砖四国之间以及中国与中东、非洲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应列入中国外贸发展的战略重点。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