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稻收购玄机:缓收粮遭外资“搅局”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今年早稻收购高峰延后,有关各方对后市谷价走势看法不一;应引导市场主体理性收购、合理定价,防止炒作推高粮价   进入8月,南方早籼稻新粮陆续上市。《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早稻商品粮大省江西调研了解到,受国际粮
  今年早稻收购高峰延后,有关各方对后市谷价走势看法不一;应引导市场主体理性收购、合理定价,防止炒作推高粮价

  进入8月,南方早籼稻新粮陆续上市。《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早稻商品粮大省江西调研了解到,受国际粮价上涨和前期低温洪涝灾害造成减产影响,种粮农户看涨惜售心理浓厚,今年早稻收购高峰延后。除部分个体商户、民营和外资企业高价开秤收粮外,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缓慢,有关各方对后市谷价走势看法不一。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外资粮商益海嘉里首次进入南方早籼稻市场并高价收粮。在北方小麦收购发生“抢粮潮”、国家有关部门发文稳定粮价的背景下,外资粮商转战南方籼稻市场,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以此为标志,外资已全面进入我国粮食市场,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的话题再次浮出水面。

  受访专家建议,应强化粮食收购市场秩序监管,引导市场主体理性收购、合理定价,防止炒作推高粮价。

  高峰时节不见峰

  与往年8月初就进入早稻收购高峰期相比,今年江西早稻收购高峰明显推后。尽管部分已开秤企业出价已经高出托市价不少,农户卖粮积极性仍然不高,普遍坐等涨价。

  受访农业专家介绍,今年以来,南方早稻育苗、分蘖、抽穗期先后遭遇了低温阴雨、持续降雨和暴雨洪涝等恶劣天气,成熟期延迟,从而使得收购高峰期推后了10~15天。同时,因灾减产使得农户普遍看好今年早稻价格,惜售心理浓厚,加上已经开秤收购的价格也较往年高出不少,不少农户表示“要等价格再涨涨才卖”。此外,部分县市“双抢”还在进行,早稻收割还未结束,新粮上市量少,导致今年早稻收购清淡开场。

  在抚州市,今年全市早稻种植面积240万亩,洪水灾害共造成170余万亩早稻受灾,其中绝收30多万亩,全市早稻总产量同比去年减产20%以上,仅临川区就减产1亿斤左右,受灾地区早稻质量也比往年降低,不饱满颗粒和杂质增多。

  8月6日,抚州市粮食局副局长张绍义告诉本刊记者,抚州市包括中储粮各直属库、地方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在内的大多数收购企业还未正式开秤收购,市场上主要是部分个体商户“零打碎敲”,出售给周边的粮食加工厂。价格方面,粮食加工厂的挂牌收购价为每100斤95~97元,扣除打包费、运输费和管理费后,从农户手中的直接收购价为每100斤93~94元,不仅高出国家制定的托市收购价,比去年收购价也高出2~4元。

  多家民营粮食企业也处于“停产观望”态势。在抚州市东乡县最大的民营粮食加工企业金谷米业有限公司,粮库里没有一个工人作业,除杂机、风选机等谷物加工设备都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其中一间仓库甚至变身“车库”,停放了三四辆轿车。

  金溪县从事粮食收购近20年的粮食经纪人龚细伏称“今年收粮特别难”,农民普遍预期粮价将超过100元/百斤,而现在没有一家企业出得起这个价。他说,洪灾不仅使早稻减产,也使得早稻质量好坏参半,收购时农户往往要求将质量好的和质量差的稻子捆绑出售,这也增加了收购难度。到8月17日,他贩运的早稻量达100万斤,而去年此时已超过15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