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收费门:“小钱”惹出的“大麻烦”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中国银行业恐怕并没有想到,区区4元钱,竟会激起如此大的风波。 7月末,在天津、广州、深圳等地,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达成统一战线,将跨行取款手续费标准定在每笔4元。由此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银行服务
中国银行业恐怕并没有想到,区区4元钱,竟会激起如此大的风波。 7月末,在天津、广州、深圳等地,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达成统一战线,将跨行取款手续费标准定在每笔4元。由此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银行服务收费的全面质疑。一时间,存折挂失费、清点零钞费、重置密码费用、柜台打印对账单费等收费问题被置于风口浪尖。
近日,针对这场风波,主管部门又打出了整治“组合拳”。继银监会和发改委起草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其中银行7项收费将强制取消后,目前《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也公开征求意见,明确信用卡未开卡不得收取年费,不得向未成年人发卡等。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银行收费整治并未触及根本,要真正终结银行业惯有的不合理收费思维,中国银行业必须转变增长方式。
国内银行收费之“乱”并非突如其来。相关人士指出,根据银监会的数据,2003年出台《暂行办法》时银行收费项目仅300多种,而今已拓展至3000余种,7年时间增长了10倍。
建设银行一位不愿具名的经理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服务收费问题存在争议的原因,主要由于商业银行改革之后,此前免费的一部分服务项目开始收取费用,一方面消费者一时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银行在跟消费者沟通时也不够及时充分,并没有一一通知消费者。
然而,这或许是矛盾的症结所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竞争不充分,存在一定的垄断性,加上缺乏成熟的定价机制,才出现收费不合理的现象。
在看似小且零碎的收费背后,蕴藏着银行巨大的利润源。有分析指出,以某国有大型银行去年6月末借记卡发卡量2.21亿张为例,每张卡每月跨行取款一次,按照每张卡0.4元的收入(收费4元减去3.6元成本)来计算,每月可实现近亿元创收。
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到目前为止,全国累计发行21.4亿张银行卡。在这一数据面前,“小钱”俨然已经成为“大肥肉”。据了解,去年以来,各大银行中间业务年收入平均增幅就接近30%。
专家指出,传统的中间业务收入依然是银行保利润的主要手段,当前国内已经进入到中间业务收费上涨通道,但这种低端的“中间收入”,只能凸显银行业竞争力低下。相比之下,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银行面向普通客户的许多中间业务项目都是免费的,他们在传统业务非常充实的情况下,致力于新兴业务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