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企业开补金融避险课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上欧洲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变数。上半年,228家上市公司汇兑损失增加了11倍。上周,人民币汇率走出一轮大起大落的走势,汇率弹性明显增强。随着
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加上欧洲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进出口贸易带来变数。上半年,228家上市公司汇兑损失增加了11倍。上周,人民币汇率走出一轮大起大落的走势,汇率弹性明显增强。随着欧元的大幅波动及人民币汇改的重启,很多企业在利用金融衍生品以规避风险的操作中变得更为积极。记者从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昨日在大连举办的“人民币汇改与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讨会上了解到,大连的船舶制造、海外工程承包等出口企业对人民币汇改带来的影响尤为关注,但使用套期保值等方式规避风险的不足一成。汇率波动压低企业利润
截至8月15日,在沪深两市已经发布中报的上市公司中,228家公司披露了上半年的汇兑损益情况。这228家公司上半年汇兑损益额为-1.65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1364万元,汇兑损失增加了11倍。上半年欧元等结算货币的汇率大幅波动影响了不少出口型企业的汇兑损益,加大了这类公司的业绩波动。不过,从长远来看,汇兑损失并不影响公司的长期价值。
自今年6月19日央行宣布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幅度为0.56%。上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于上周一创汇改以来新高后急剧走低,连创近一个半月来的新低。
上半年欧元等结算货币的汇率大幅波动影响了不少出口型企业的汇兑损益。大连的进出口企业中,受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海外工程承包、船舶制造等工期较长的行业。而未来根据市场情况,对于买进口汽车、奢侈品、出国游或做进口生意的人来说,判断汇率走势就变得极为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报告称,我国将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套期保值和避险工具,逐步引入更多的利率、汇率和信用衍生产品。但是,一些本地企业表示,对运用金融工具避险并不擅长。以海外工程承包为例,合同一签就是3至5年,汇率一旦波动,如果不想因单方面提高价格而得罪客户,风险只有自己承担,企业的利润空间自然被压缩。
金融衍生品国内尚未普及
数据显示,为了规避汇率风险,92%的世界500强企业开展了套期保值业务,美国企业的参与度更高达94%。但在国内,包括上市公司和几百家央企在内,只有10%做过套期保值,国内企业参与套保的深度和成熟度都处于初级阶段。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金融市场销售总监陈汉业说,套期保值往往被用于价格波动较大的时期。比如在人民币波动较大的时期,很多进出口企业都面临外汇风险。汇率的变动会使企业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不确定的改变,有可能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进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套期保值规避外汇风险的程度取决于公司套保方案的选择和公司的套保政策目标。以出口企业为例,如果公司根据实际贸易的需要,选择为未来收入的外汇进行100%的远期汇率锁定,那么这部分外汇风险是被百分之百的规避了。但是如果公司选择锁定50%的远期外汇收入,那么则该公司仍然有50%的外汇风险敞口。
渣打(中国)大连分行行长田翎告诉记者,有的企业认为,自己不做投机,所以不碰金融衍生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如果不利用衍生产品做套保而使企业完全暴露在市场巨大风险之下,是更大的投机。另外,套保的根本目的是增加盈利的确定性,回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也就是说,主要还是为了提前进行成本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