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兑汇票成金融犯罪高发区
由于票据市场工具品种单一,加上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一些漏洞,银行承兑汇票已成为不法分子实施金融诈骗犯罪的首选领域。
承兑犯罪具有交叉性,往往涉及多个罪名,正是这种交叉性复杂性构成了承兑汇票犯罪监管的难点。而且,银行只能是形式上做一些审查,这就给了一些违法犯罪分子钻空子的机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只有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才能更好地应对承兑汇票犯罪的复杂局面。从一家银行的信贷经理,到一个涉嫌诈骗2000多万元的犯罪嫌疑人,中间只隔了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而其作案的工具只是几张薄薄的银行承兑汇票。
据了解,银行承兑汇票是贸易企业惯常使用的支付工具之一。一般而言,存款人先在银行开立账户并提出申请,开户银行经审查后,会向存款人开出银行承兑汇票,用以保证在未来某日向特定的收款人(一般是存款人的付款对象)无条件支付特定款项。
由于开票银行为银行承兑汇票的最终兑现提供背书(在票据或单证的背面签名,表示该票据或单证的权利,由背书人转让给被背书人),因此,对受票人来说,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极小。而受票人可向银行或其他企业申请贴现,支付利息后,便可提早拿到款项。
一名长期从事经济犯罪侦查工作的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我国票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票据市场工具品种单一,加上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一些漏洞,银行承兑汇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引发了不少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已成为不法分子实施金融诈骗犯罪的首选领域。
承兑汇票“圈钱”动辄千万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的承兑汇票犯罪形式日益复杂多样。伪造承兑汇票是最为常见的犯罪形式,上述某银行支行的这名前信贷经理就是通过伪造承兑汇票实施金融犯罪的。
记者了解到,某省公安机关曾破获一起伪造银行承兑汇票并进行票据诈骗的特大犯罪团伙。经查,该犯罪团伙伪造了数亿元银行承兑汇票。犯罪分子通过买通当地的开票行和邮政部门工作人员,将承兑行查询电报或传真截收,然后盗用银行名义进行确认,有时甚至顶替开票行工作人员在柜台或办公室直接接受受害单位人员的当面查询。
此外,利用票据调包的形式进行金融诈骗活动也较为常见。
一名办案人员告诉记者,湖南省株洲市某公司因与广东省珠海市某公司有业务往来,于是将70万元现金存入农行株洲市北都分理处,并于当日办理了两张共计7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应珠海市某公司的要求,株洲市某公司将两张承兑汇票的原件传真给对方。珠海市某公司在接收到汇票传真件后,迅速按照汇票的式样模仿票据的笔迹、印章模式,利用高科技手段“克隆”了两张汇票,然后采用调包的方式,将70万元的真正银行承兑汇票到银行兑付提现。待株洲客商因生意没谈成,回到原出票行退票时,才发现他们手里的只是两张一文不值的废纸。
记者了解到,除伪造承兑汇票、利用票据调包等形式进行犯罪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承兑汇票圈钱。
据介绍,中国人民银行曾对某地的部分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查处,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放松对贴现资金用途的审查和跟踪,导致部分贴现资金直接或间接地违规流入股市。
有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主要是一些金融掮客利用非法手段从一家银行输出承兑汇票,然后到另一家银行进行贴现,套取银行资金,进入股市操作或进行收购上市企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首先与别的企业联手,伪造交易合同,然后采取反复使用同一增值税发票原件,或非法购买、借用别的企业贷款卡、财务专用章等资料;抑或是集团内部各公司之间对开增值税发票,骗取银行承兑汇票。
“另外还有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证券公司或者企业、证券公司和银行三方之间事先达成某种协议或默契,然后由出票企业在银行存入部分保证金,再由证券公司或关联企业担保,利用没有真实背景的商业票据,开具银行承兑汇票,由关联企业到其他银行贴现,套取银行资金。这些资金通过转入关联企业的投资账户、证券公司或私募资金,大部分流入了股市。”这名银行工作人员说。
此外,一些逃债高手、金融“黑客”还想出了利用承兑汇票逃债的怪招,不仅使银行对债权的管理失控,而且极易引发企业间的债务纠纷,诱发新的经济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