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单位代表发言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主持人:谢谢曹司长。因为大家也看到了,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两位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下面有请王春英副司长为我们讲两句。  王春英:大家好,已经到了中午时间了。我想因为我是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所以今天我参加
  主持人:谢谢曹司长。因为大家也看到了,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两位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下面有请王春英副司长为我们讲两句。

  王春英:大家好,已经到了中午时间了。我想因为我是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所以今天我参加这个会议,首先祝贺理事年会和谐圆满的顺利召开。第二,我司的工作已经由管涛司长做了很全面的介绍。我跟大家一样,非常喜欢这个平台,发现大家对我司的问题提的比较少。我的理解,一个可能是职责分工的原因,我司的监管任务稍微轻一些,我司更加侧重统计监测分析工作。第二个理解,我司跟监管对象交流进行比较顺利一些。在平时日常监管监测中更加坚持市场化的原则,希望更多的发挥管理理念,进一步向市场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我借助这个平台更多提取大家对于我们监管部门的许多要求,我认为监管,实际上应该是综合各方面的需求来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我也很有幸成为理事会的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也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利用这个平台和大家有更多、更好的交流。随时欢迎大家对我司提出任何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愿意通过这个平台给大家更好的解答。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司长。下面有请张新海处长讲两句。

  张新海:大家中午好。我来自基层的外汇管理部门。来自基层管理部门,自然就带来了一个基层外汇管理的一些信息和问题的困扰,我就简短说几个事。因为刚才杜司长把核销制度改革这个事情,包括总体的方向、改革的取向和具体要求都说了。作为基层管理部门,在操作过程中,虽然广东不是试点,因为它业务量太大。但是进口核销制度改革,其实性质是一样的,通过进口的核销制度改革的实践的情况来看,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改革的思路是正确的,改革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是还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日前易纲局长到广东调研,他参加岭南论坛,做了一个分析,他说核销制度改革对广东企业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预测整个改革下来以后,广东可以节省管理成本约50亿。但是我们更关心的是,这个改革不但是便利的,改革取得了便利,对银行、对企业获得最大的便利化,但是这个改革还要看能不能管的住、能不能管的准、管的好。从广东的实践来看,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跟大家汇报一下。这个目标基本可以实现,从管的住、管的准、管的好,通过三组指标简单跟大家汇报一下。在管理的问题上,进口付汇率在改革之前徘徊在50%到60%之间,实施了改革以后,一下提高到80%。剔除去年四季度流出因素影响,也达到了75%。这个是一个很明显的效果,基本上能够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另外一个指标,贸易的偏离度,去年年初的时候,刚刚实施改革的时候,广东当月的贸易偏离度高达18%。现在这个贸易偏离度已经下降到6%,效果也比较明显。还有一个指标,在实施这个问题的时候,实施分类管理,B、C类的企业,广东总共找出480多家,这个比例占到全国三分之一还要强。B类和C类的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自我纠正、自我完善的能力比较强。480多家,到了第二期、第三期以后就逐步下降了,到了现在只有224家。有问题的企业在这个过程里面也得到了一个很好的纠正。

  所以我概括地说,从广东的实践来看,大家比较关注,除了便利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管的住。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外汇管理涉及到很多问题,我只说一个事,就是外表融资管理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调控顺收顺差、国际贸易、国际收支平衡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目前受到两个差异的影响,这两个差异的影响,直接导致表外融资业务的扩张。我对这个问题有不解的地方,也想讨教在座的银行。目前在政策上有两个政策存在着差异,一个是本币,就是人民币的结算政策和外币的结算政策,这两个政策明显不同。政策上的差异留出了空间。另外就是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差异,就是利差跟汇差的差异。离岸市场原来对我国家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不断做大的情况下,离岸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香港的离岸金融中心。

  综合上述所说,两个政策上的差异和两个市场上的差异,就留出了一部分套利的空间。特别是离岸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不得不引起高度的关注。因为这个问题跟基层执行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要说清楚这个偏离度很难。根据统计套利收益率,它与贸易的偏离度存在着极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是6.8%。去年1到8月份,离岸和在岸市场的利差,套利空间达到4.5%左右。这个套利空间,当时套利的空间达到4.8%的时候,贸易偏离度高达9%。也就是说套利空间越大,这个贸易偏离度就越大。套利收益率越高,银行同期的表外融资余额就越大,就是说人民币的远期信用证就越大。

  说一下两个政策的不同,外币受外债的管理,人民币几乎是一路绿灯,不受限制。这样的话,银行的表外余额越大,外汇局顺收顺差的缺口就越大,这个缺口大概占50%左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这几个问题。第一,外汇资金流入的压力和货币的错配。这个问题导致基层在管理方面带来一个困扰。比如说在进口的时候,它本币化,出口的时候外币化,如果人民币贬值或者是升值预期不强的情况下,就反之亦然。这个是流入压力、流出的压力和货币错配的压力。

  另外一个因素,外债被隐形化。由于海外代付,外汇业务产品不列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到目前为止,也不受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它的透明度不高,外汇局管理上也出现真空地带。可能会引发支付的风险。另外一条,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加大了现场核查的成本。外汇局在现场核查的时候,通过非现场核查发现一大堆企业有偏离度,把他们叫过来一看是表外业务,这个时候发现他们不受管理。外汇局搞了半天现场核查,50%是无效的。有一个问题困扰我们,除了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成效和因素之外,这个因素,特别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高速发展。我想问在座的一些银行,表外业务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另外一个,表外融资业务是如何管理的。我们现在统计表看不到,只是叫过来以后核查才发现这个问题。这是实践部门发现的诸多问题中的其中的一个。

  主持人:谢谢张处长。张处长刚才提到的问题也使我们理事会的平台达到了多方沟通的效果,希望相关银行跟张处长进行多多沟通。有请我们副理事长赵玲华女士给大家讲两句。

  赵玲华:非常高兴理事会这样一个平台给越来越多的银行和企业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也非常高兴理事会事业蓬勃发展,欢迎各银行和企业多多的利用这个平台,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反馈外汇管理政策。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