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礼辉: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需要一个过程
由人民日报社和日本经济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三次中日经济讨论会今天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会议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中日合作的机遇与课题”为主题。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在会上表示,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需要有一个过程,重要的是人民币在本国经济中汇率机制变化会产生多大正面和负面影响。
他说,从2005年7月,我们国家开始实行新的人民币汇率浮动机制。在刚开始那个阶段,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弹性是扩大了,而且上涨得非常多,是从8.27左右上涨到6.8—6.9元的水平。后来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刚开始是次贷危机,然后是金融危机,美元就成为世界上必选的货币,所以美元兑其他的币值都在提升,所以人民币又下跌了,所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上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从今年前几个月中央银行又再次启动了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进程,所以又加大了人民币弹性,大概在一两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涨了接近1%,后来美元又相对其他的货币变成一种强势货币,美元在上涨,人民币又进行了调整,就是说这几个月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涨得很少,只有几分钱。
他指出, 从客观上看,人民币的汇率弹性不是太大,而且人民币是盯美元的,当然还有其他货币,当我们拿人民币和日元来做比较、和欧元做比较情况就复杂得多,有的时候并不表现为人民币的升值。”我在想这应该需要有一个过程,重要的是人民币在本国经济中汇率机制变化会产生多大正面和负面影响。”他说。
如果一个很大的国家它的汇率的变化可能会给本国货币、本国经济体系、本国就业情况带来太大影响,这种汇率政策可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不一定是可取的。“我想我们在评价人民币本身汇率弹性的时候,应该注重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国际的因素,比如说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中国和欧洲等国家的关系,当然这里主要说的经济、经贸相互币值的比较,相互之间货币实施等等。”李礼辉指出。
另外还要考虑国内因素,比如说中国本身是就业非常不充分的国家,农村人口有很多实际上处在失业状态,城市就业率也不高,每年至少要提供1000万以上各种新的劳动岗位,才可以满足城市新增就业人口的要求。
李礼辉说,我们还注意到,中国现在企业生产大部分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比如大家都很关注的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它主要的利润实际上在于其他的方面,在于美国、在于日本、在于其他国家,在中国生产加工这块实际上赚得很少,只是赚劳动成本所创的价值,对这些企业来说,如果人民币的价值、人民币的汇率上涨过高就会吃掉这个企业利润,可能他们的利润率就是5%、6%甚至更低,这会影响企业的生存,甚至带来更大的影响。
“我想扩大人民币汇率这是一个过程,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我们毕竟要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比较好、比较全面、比较有国际竞争力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就可以更大一些。”他总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