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能否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红利?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后金融危机时期,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大红利既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外贸红利作用正在逐渐消失。未来中国经济形势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货币红利,即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否成为推动
        后金融危机时期,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大红利既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外贸红利作用正在逐渐消失。未来中国经济形势充满了机遇和挑战。货币红利,即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否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红利?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货币红利相对于其他三种红利来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与其他红利那样短时期内的明显差价不同的是,货币红利更多地受到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从低估到平价再到高估中间的过程成很短,很难实现红利获取的机会。”
  
  一位业内人士却表示:“如果我们的决策恰当,制度设计恰当,特别是资本市场对接的步骤和相配套的措施恰当,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金融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和个人投资者,在未来5~10年,比较大的红利是来自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对记者表示:“美元的国际化,加上它建立一个非常庞大的流通资本市场,使得美元有良好的流通通道,从而推动了美国一个世纪的增长。我想中国要强大,人民币的国际化储存着无比大的能量,再加上美元的退市,我相信这个市场是有机会的。”
  
  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主要有三点,一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点依赖于经济转型;二是要拥有规模巨大、流动性、安全性和成长性兼具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三是要有健全的以保护产权为核心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受外国投资者的青睐以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特别是温家宝总理提出的“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中国已经可以满足上述的两种条件。但是,第三个条件目前却还不是十分的成熟。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提高人民币及中国的国际地位,建立中国在全球金融活动中的发言权,使得货币发行成为重要的对外支付手段以及增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和出口竞争的能力等。但是,放松人民币管理是一回事,让更多的人去认同人民币却是另一回事。
  
  赵锡军说道:“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目前政策上一些措施(例如小QFII)都是在放松人民币的管理,但更为重要地是让更多的人去接受人民币,用它来在国际上进行结算。国家也正在鼓励更多的企业用人民币来结算国际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近日指出,中国将为“小QFII”计划放行。允许境外人民币通过在港中资证券及基金公司投资A股市场的 “小QFII”的具体细节正在准备当中,年底有望出台具体措施。
  
  一位经济分析家表示:“从上述措施中可以看到,监管层一方面在设计让人民币走出去,同时又在酝酿让人民币流回来,实际上在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开放探路,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作出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