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款业务风生水起 “专业”经营渐成潮流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在委托贷款上尝到了甜头之后,不少上市公司已不再满足于仅仅将贷款作为“副业”,而是直接走向“专业化”。利欧股份日前公告称,因“业务发展需要”拟对利欧小额贷款公司增资4000万元;友阿股份则投资1.8亿元设立小额
在委托贷款上尝到了甜头之后,不少上市公司已不再满足于仅仅将贷款作为“副业”,而是直接走向“专业化”。利欧股份日前公告称,因“业务发展需要”拟对利欧小额贷款公司增资4000万元;友阿股份则投资1.8亿元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5月银监会与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以来,至少有2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告,其中27家为小额贷款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左手融资,右手放贷,小额贷款公司已成为部分上市公司大举套利的提款机。
小额贷款业务风生水起
国家4万亿投资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资金“水塘”泛滥。央企、国企能获益不小,而最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却只能望“水”兴叹,贷款难成了很多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由此,针对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迅速发展壮大。
一组最新的数据显示,浙江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已逾千亿,深圳小额贷款公司累计贷款已超百亿。央行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上半年,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及贷款余额快速增长,截至6月底,小额贷款公司达到1940家,比去年底增加606家;贷款余额1248.9亿元,比今年初增加474.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34.9亿元,比今年初增加471.4亿元。从贷款对象看,6月底小额贷款公司个人贷款余额758.6亿元,比年初增加326.4亿元;单位贷款余额487.2亿元,比年初增加150.9亿元。
对此,在广东顺德经营一家制造业加工厂的黄先生坦言,民间借贷利率高,银行贷款难度大,“小额贷款成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最佳选择”。黄先生表示,因其所经营的工厂并非国家扶持行业,从银行贷款的难度非常高,“我们这个行业内,有不少人会选择这种贷款方式”。
事实上,今年“新36条”出台后,民间资本参与小额贷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为小额贷款公司拓宽了道路。杭州就于今年7月宣布,将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扶持力度。首先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针对涉农贷款、弱势群体和大学生的创业贷款以及杭州市鼓励扶持领域的小额贷款等等,进行风险补偿,补偿比例可掌握在货款余额的0.5%左右。杭州还鼓励经营绩效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实施增资扩股,帮助其申请开展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新业务试点,并可向银监部门推荐改制为村镇银行。
上市公司纷纷“开档”放贷
小额贷款相对高额的回报、广阔的发展前景,又怎么能不引起那些敏感上市公司的兴趣?
其实,早在几年前资本界缺钱的时候,手握大量富余资金的上市公司就做起了委托贷款的生意,部分公司吃利息的利润甚至超过了主营业务。或许是尝到了“放高利贷”的甜头,一些上市公司不再满足于零星而且手续复杂的委托贷款,而是直接走向了“专业化”,办起了小额贷款公司。
友阿股份不久前公告称,拟参股设立长沙市芙蓉区友谊阿波罗小额贷款公司。新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其中公司投资1.8亿元,占比90%。对于成立初衷,公司表示,是“友阿股份和所属供应商实现互惠互利的有效方式”。东莞控股和众和股份也接连发布了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告,两家公司不仅是发起人而且都是第一大股东。
而利欧股份日前公告称,拟对利欧小额贷款公司增资40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由1亿元变更为2亿元,公司出资比例上升至30%。并同时表示,温岭市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小额贷款市场需求大,以利欧小额贷款公司目前的规模,难以满足业务发展要求。对利欧小额贷款公司增资,可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投资收益。
这仅是冰山一角。据记者不完全统计,8月至今至少已有4家上市公司发布增资或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告,而目前两市已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上市公司至少有29家。根据29家上市公司公布的公告,这些公司多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发起人,而除三变科技及数码视讯外,其余上市公司均是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其中19家上市公司在小额贷款公司中所占比例大于20%。
目前来看,这些涉足小额贷款公司的企业收益不错。在今年中报公布小额贷款项目收益情况的上市公司共有15家,其中仅罗牛山出现亏损19.42万元,其余14家全部获利,15家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达7185.29万元。
对于上市公司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热衷,华安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兆维表示,主要是看到其他上市公司因参股券商及城商行的举动,如今已转化为上市公司利润。有了之前在参股金融领域的赚钱效应,小额贷款公司一经推出,必然会使上市公司果断出手。他预计,目前经济形势依然处于偏弱期,上市公司参股小额贷款公司的热情只会增强不会减弱。
不少公司左手融资右手放贷
值得关注的是,大部分上市公司流动资金并不那么宽裕,而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动辄上亿元,上市公司参股均以现金出资为主,几千万元的出资金额基本上是“起步价”。如此大规模的现金流转,上市公司如何躲闪腾挪?
友阿股份就活灵活现地解释了这一疑问。从公司公布的信息来看,友阿股份手中的资金并不充裕,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为1.5亿元,少于公司在小额贷款上的投资额。也就是说,友阿股份将大半年的净利润都用来投入“新业务”了,公司流动资金问题怎么解决?融资,友阿股份亮出了自己的招数。友阿股份在宣布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同时发布公告称,拟发行6亿元短期融资券,首次发行时间为2011年2月份。这就是说,友阿股份一边在资本市场上再融资,一边开档放高利贷,以此坐收利息。
要知道,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利息一般不超过银行当下基准利率的4倍,按目前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5.31%来算,放贷的年利息最高可达21%左右,而公司发行的一年短期融资券,利息在3.4%~3.6%之间。友阿股份光是吃这6亿元融资券的利息差,就可净收1亿元,比辛辛苦苦做零售强多了。
惊人相似的是,8月23日才控股小额贷款公司的东莞控股也在9月3日公告称,公司2010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已于8月31日发行,发行总额5亿元,期限365天,发行利率3.44%,上述募资已于9月1日划入公司指定账户。
事实上,除了起步资金和增资“扩容”之外,上市公司也不会拿自己的钱贷给别人,除了发行融资券之外,向银行贷款也是上市公司常用的手段。通常而言,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金由多个自然人或企业共同出资,而公司出资一部分是自有资金,也有一部分通过银行贷款。虽然国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向两个以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且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但这些规定对于参股企业并没有效力,因此,不少小额贷款公司借道参股企业间接向银行贷款也是常有的事。如此一来,小额贷款公司等于是用部分银行贷款开展小额贷款业务,从而获得息差。
如果按照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不能超过4倍基准利率来算,用银行贷款放贷就可获得约15.93%的收益率。此外,按照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行,贷款一般还要收取2%左右的手续费。也就是说,仅仅经过左手换右手,就能有17.93%的投资收益。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利率可以私下协商不计入合约,因此甚至存在比17.93%更高的收益率。如此巨大的套利空间,难怪上市公司做得风生水起,频频增资扩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