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口倍增计划挑战中国长期外贸形势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设定了五年出口倍增的目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就业压力严峻,美国正在开始注重开拓国际市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综合目前经济形势和美国政府的政策立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设定了五年出口倍增的目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就业压力严峻,美国正在开始注重开拓国际市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综合目前经济形势和美国政府的政策立场考虑,笔者认为,美国可能仍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低的联邦基金利率,为实体经济融资,并维持美元的弱势地位以促进出口增长。弱势美元政策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并对我国的外贸形势形成挑战。

  一、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

  (一)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基本情况

  2010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称美国需要增加出口,并设定了未来五年出口倍增的目标。出售到其它国家的产品越多,为美国本土提供的工作岗位就越多。根据出口倍增计划,美国将在未来五年实现出口总额翻一番,即出口额从当前的1万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2万亿美元。根据美国政府的推算,这一增长将会为美国创造200万的就业岗位。

  2010年第二季度,美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为-3.2%,即贸易逆差占GDP的3.2%,出口占GDP的比重为2.43%。与中国相比,虽然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中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为3.83%,出口占GDP的比重为25%左右。美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也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实际上,先前大多数美国公司的发展都以国内市场为主,在出口上都表现不佳。直到最近的一二十年,美国才把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在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增长依然乏力,就业压力严峻,美国已经开始注重开拓国际市场缓解国内经济压力。

  美国GDP的构成



  (二)美国出口倍增计划的目的

  1.促进经济增长

  当地时间7月28日,美联储公布的经济褐皮书称,在过去两个月时间里,由于受到商业不动产市场颓势以及购房者抵税计划到期的影响,美国某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美国商务部7月30日公布第二季度GDP季比折年率上升2.4%,预期中值为增长2.6%。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三个季度的GDP环比分别为5%、3.7%和2.4%,显示美国经济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在2009年第四季度达到5%的增长高点后,在2010年呈逐季下滑的态势。美国政府表示衰退较之前想象要更严峻,增加了关于复苏强度的担忧。8月10日的议息会议之后,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宣布,将把到期的抵押贷款债券回笼资金重新用于投资债券市场,这样美联储所持有的债券规模便不会缩小。此前美联储曾计划退出刺激政策,由于经济恢复不尽人意,美联储决定实施进一步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因此,通过出口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仍然是美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2.增加就业

  金融危机前,美国的失业率在5%以下;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演变,美国的失业率于2009年10月达到10.1%的高点。2010年7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9.5%,与6月份的失业率持平,总体来看仍处于高失业状态下。市场担忧失业率在短期内不会下降,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速度放缓的情绪正在升温。失业率居高不下将使美国家庭开支的增长陷入停滞,并可能产生恶性循环,并进一步延缓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因此,促进出口、带动就业就关系着美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美国失业率


  (三)出口倍增计划的具体措施

  根据出口倍增计划的安排,美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政策,例如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总统直接管理的出口内阁 ;扩大海外派驻贸易促进人员的规模、进一步加强出口的金融支持、进出口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政策的支持等多项措施。美国还制定了一项国家出口计划用以帮助农场主和小型企业增加出口。国家出口计划主要是为促进出口增加资金,加强促进出口方面美国各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增强对美国商品和服务的商业性支持。

  在商务部,通过国际贸易局,把具有快速发展出口能力的美国出口商作为支持目标,同时也对现存的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项目予以关注。比如,目前国际贸易局同联邦快递(Fedex)、UPS进行合作,同那些只向一个国家出口的出口商们取得联系,让他们能够向两三个国家出口,以这种方式扩大出口。

  (四)出口管制改革面临的障碍

  作为国家出口计划的一部分,奥巴马表示将推动拖延已久的出口管制改革,以更好地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美国现行的出口管制体系分为两用物项管制和武器管制,源于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1949年国会通过《出口管理法》,建立两用物资出口管制制度,由商务部负责;武器出口管制制度正式创设于1976年,由国务院负责落实。目前,随着其他国家技术研究实力的增强,美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妨碍本土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进而影响美国国防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奥巴马政府认为“出口管制体系本身成了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但由于传统保守势力的反对,过去十多年国会多次尝试推进出口管制改革,都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成为改革强有力的推手。2010年4月20日,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公布了“四个单一、三步走”的方案,即建立单一的管制清单、单一的发证机构、单一的执法协调机构、单一的信息技术系统;改革的步骤通过两个基础性的程序,最终将通过立法程序确定单一的管制清单。因此,立法工作能否顺利推进是美国出口管制改革所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同时,即便美国的出口管制改革进展顺利,美国出口倍增计划能够实现还要取决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国外的需求市场足够大,美国出口市场的拓展才会有更大的空间。

  二、美国的出口倍增需要弱势美元

  综合美国通过增加出口促进经济复苏的战略,弱势美元将是美国政府的选择。在金融危机期间,强势美元能够使国际资本流向美国,避险情绪使这些资本投向美国国债,从而使美国国债价格上升、收益率降低,进而美国政府实现低成本融资,用以为金融机构注资从而稳定金融市场,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复苏。但强势美元的负面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强势美元促进进口、抑制出口,不利于国内经济增长和通过外需的增加促进就业。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坦研究认为,强势美元会削弱美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美元汇率每增加1%,就会为美国出口造成200亿—250亿美元的损失。其次,强势美元还会增加美国外债负担。

  因此,为了增强美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美国需要弱势美元的支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得到遏止后,美国以外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降低,同时美国最近公布的第二季度GDP增长率等经济数据凸显了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的现实,美国的低利率政策也使美元的融资成本降低,市场投资者到美国以外的金融市场寻找投资机会使美元承压。另一方面,由于美国计划通过出口增加促进经济增长,弱势美元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因此,弱势美元也符合美国政府的主观意愿。综合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府的政策立场,美国可能仍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低的联邦基金利率,以促进实体经济的恢复,并维持美元的弱势地位。

  三、美国出口倍增计划使中国的外贸形势面临挑战

  1.弱势美元政策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

  美国将中国列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将加快推动中国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弗雷德·伯格斯坦认为,人民币对各主要货币大约被低估15%,对美元被低估大约25%。如果人民币汇率在1—2年里有一个“可观”的升值,这将对全球经济平衡作出极大贡献,也会帮助美国实现5年出口翻倍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一直呼吁美国放松对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另一方面也是中国抵制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个筹码。如果美国出口管制改革取得进展,人民币汇率问题也需要有新的解决方案。央行6月19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7月15日至8月初,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又连续5次发表署名文章,表达中国关于汇率体制改革的立场:浮动汇率制是中国基本国策;汇率体制改革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可兑换;灵活汇率制度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生产要素价格与汇率调整配合有助于中国经济平衡发展等。中国的汇率体制改革已经在结合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向前推进。

  2.下半年中国进出口增速将逐季放缓

  国家信息中心7月26日发布的报告认为,下半年,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国内外库存回补需求减弱,加之基数效应影响显现,预计进出口增速将逐季放缓,贸易顺差趋于平衡。2010年7月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51.2%,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环比回落。新出口订单指数的环比回落,预示着未来出口增速的回落。虽然7月份月度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均创历史新高,但增长率为38.1%,连续两个月下滑;而且中国自7月15日起取消部分钢材等“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型)产品出口退税,相关企业赶在政策调整前的抢出口是导致7月出口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结合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美国的经济形势和出口政策,中国下半年的外贸形势将不容乐观。

  3.美国增加出口对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美国的出口管制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促进中美贸易平衡、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有利于深化双边经贸合作。但另一方面,美国的出口管制改革也使我国面临挑战,使我国的部分高科技产品面临更大的竞争力,技术引进可能削弱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