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展:优势整合打造综合金融平台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深圳发展银行于9月1日公告购买资产和关联交易重组预案,同意由中国平安以所持平安银行的约78.25亿股股份(约占平安银行总股本的90.75%)以及认购对价现金,以每股价格17.75元认购该行非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
深圳发展银行于9月1日公告购买资产和关联交易重组预案,同意由中国平安以所持平安银行的约78.25亿股股份(约占平安银行总股本的90.75%)以及认购对价现金,以每股价格17.75元认购该行非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这意味着中国平安将成为深发展控股股东,持有深发展约52%股权,而平安银行则成为深发展子公司。此次中国资本市场的购并交易受到了全球关注,其中的交易价格成为热点,目前,市场存在一种观点,认为深发展被新桥贱卖,平安是“蛇吞象”,并由此担心深发展有可能会被“私有化”,实际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对深发展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关心。
不过深入地去分析,这个观点似乎太看重表面的数字,因为平安和深发展整合后复牌双双大涨就表示出市场的信心。交易预案给出平安银行100%股份的预估值为291亿元,对应2010年上半年末1.9倍PB;而深发展17.75元的认购价格对应上年年末的2.03倍PB,交易价格还是合理的。
至于究竟是谁合并谁?这只是短期的热点,从长远来看,双方的利益诉求是一致的,即将深发展银行打造成为一家领先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同时利用好平安这样一个综合金融平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此次交易的实施,则有助于该行提升资产规模,拓宽业务领域,扩张战略空间,促进该行做大做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核心资本充足率提升,有利于各项业务加快发展。早在6月底,平安寿险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股份时,就向深发展注入了69亿元。此次交易实施后,即使不含购买剩余股权的27亿元,深发展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仍然有所提升,可以基本达到监管要求,暂时缓解资本瓶颈。
之前,资本金不足对深发展加快扩张形成制约,急需通过股本融资补充核心资本继而实现一系列资本补充计划提升资本充足率。银监会今年早些时候已放宽中小银行设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这对多年未新开分行的深发展,无疑是一次重大机遇,此次平安的入主将解决深发展的资本金瓶颈。
其次,网点渠道增加,填补发展空缺。吸收平安银行后,深发展将立即增加5个分行,网点增加70多个,这可以填补深发展网点渠道的空缺。 如平安银行位于福建省的福州、厦门和泉州等三个城市的分行,就有助于深发展在福建省的业务拓展。这样一来,深发展的客户将直接受益于更方便的网点和自助设备的分布。同时,深发展将加速增设分行和网点,在分行缺失的华东、东北和西北地区迅速扩张以扩大服务范围,形成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
第三,提升客户基础和服务范围,取得良好的协同效应。此次合作将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将体现在客户资源共享、资金拆借、银保销售、理财产品等多方面。深发展与同类银行相比,在同业合作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综合竞争力较弱,现在可以重点依托中国平安强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包括平安超过5600万名个人客户和超过200万名公司客户。中投证券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两行合并后的银行总资产估计将超过9000亿,900万张信用卡。
第四,提升交叉销售的广度与深度,完善业务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富的增加,消费者已不满足单一的金融服务,潜在的综合性投资理财需求前景广阔。因此,金融产品的互为代理、交叉销售,是大趋势。两行整合,可以将彼此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从而实现综合金融。
深发展的优势在于贸易融资和供应链融资,平安银行的优势则在于零售业务及对平安集团客户的交叉销售,2010年中国平安的银行新增信用卡的62%、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的14%来自交叉销售。平安交叉销售的丰富经验,可以使得深发展进入平安的业务架构后,服务能力得到完整体现。这种以资本为纽带,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合作,将深发展银行的网络优势与中国平安的客户群优势、多元渠道优势及后台整合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实现运营系统和管理资源的优势共享,全面整合IT系统、信用卡和ATM自动取款机等方面业务的资源,通过创新、专业的手段和渠道,提高全面金融服务的综合能力,有望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个性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现在,随着两行整合启动,如何真正平稳实现在业务、人员、系统等多方面完成整合,也是一大考验。但是我们看到了双方的努力和诚意。深发展过去几年的改造,使得深发展管理方式进一步国际化,平安银行和深发展的整合难度低于其他银行的整合难度。而在此前,新管理层也提出,以“不降级、不降薪、不淘汰”的“三不主义”稳定深发展上下军心,实现平稳过渡。深发展正式跨入“平安时代”后,无疑将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