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意外出手旨在拖延加息?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中秋”和“国庆”假期日渐临近,资金面宽中现紧。而正在资金面初现紧象之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反而加大,1年期央票发行规模创自今年3月16日以来的新高,市场猜想其中可能存在对冲到期定向央票的需

   “中秋”和“国庆”假期日渐临近,资金面宽中现紧。而正在资金面初现紧象之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反而加大,1年期央票发行规模创自今年3月16日以来的新高,市场猜想其中可能存在对冲到期定向央票的需求,另一种可能是暂不加息,但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节流动性。    “中秋”和“国庆”假期日渐临近,资金面宽中现紧。而正在资金面初现紧象之时,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反而加大,1年期央票发行规模创自今年3月16日以来的新高,市场猜想其中可能存在对冲到期定向央票的需求,另一种可能是暂不加息,但通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调整流动性。    

    央行公告显示,央行于昨日(9月14日)招标发行890亿元1年期央票。该发行规模不仅较上周续增近六成,且创下自今年3月16日以来的新高。而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规模仅为850亿元,较上周的2740亿元大降七成。如果不考虑其他操作,本周央行已实现净回笼40亿元。央行公开市场此前连续两周净投放,其中上周净投放710亿元,前周为7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央行于此时持续增加央票发行量不合情理,因此不排除最近可能有部分定向央票到期,央行为对冲这部分的到期流动性而被动增量。

     研究员认为,央票发行数量“逆势”增加,首先可以表明央行认定目前市场的“剩余”流动性仍需要加以对冲,但未来的经济增长趋势仍具有不确定性,这也表明央行加息必然会是斟酌再三。众所周知,中国货币政策的作用点在于数量型调控,而非价格型调控,央行此举更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市场对加息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