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考验货币政策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核心提示:进入9月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加速。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升131基点,达6.7378,银行间即期市场收盘报6.7463,双双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
核心提示:进入9月以来,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加速。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1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上升131基点,达6.7378,银行间即期市场收盘报6.7463,双双创出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记录已连续三个交易日被刷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不断考验着货币当局的智慧。考验着国家的货币政策。一、三角悖论
我们都知道,在现代金融理论体系中,存在一个不可能的"三角悖论",即"蒙代尔不可能三角"(Impossible triangle):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这就是说,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只能够实现其中的两项,不可能将三项同时实现。如果国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同时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很难维持汇率的稳定。要达到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发行国际货币的主权国家来说,这三项恰恰都是不可缺少的调控手段。
在过去,对于货币的发行规模、现金投放、利率水平等等都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色彩,那那时候的各种调控效果显著且立竿见影。如今,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与众多国际货币较高下,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二、货币政策困境
通过上面"不可能三角"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在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对于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只能二选一,否则货币政策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人民币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首先就需要有一定的货币发行量,以满足国内外的需求,然而,货币在大于本国经济发展规模的超额发行的情况想,势必会会引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此时货币政策就会显得乏力;反之,如果只按照国内需求发行,则无法满足国外对人民币的储备、交易需求,难免陷入"货币不足"的困境。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还包括开放资本市场已经货币的自由兑换,但是这对于金融体系尚待完善的我国来说,可能会导致国际投机资金的冲击,无形中加大中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最简单的就是人民币汇率升降、境内外人民币市场利率存在差异的时候,都可能招致巨额的"热钱"涌入或者流出。
三、投资者预期行为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目前的大趋势,虽有困难,但是相信管理层有足够的智慧应对各种难题。
目前,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加速,已经连续3天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但来自美方的升值压力还是愈来愈大。
我们认为,美方施压出于选票的政治目的向中国施压,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中国的货币政策,但是影响效果有限。从中长期看,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仍将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动力。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宽幅震荡将成为常态,投资者基于市场预期的相关博弈会显得比较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