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逼人民币升值
最近美国就人民币币值问题又进行了一轮施压,总统奥巴马及财长盖特纳都发表了强硬的讲话,指人民币升值太慢,要在未来数月内加速进行。随后众议院赋税委员会更通过了特别关税法案,主要的目标显然是中国,未来事态如何发展确值得关注。
今年初美国便曾就币值问题施压,威胁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姿态十分强硬,但最终还是软了下来,纷争便拖拉过去,其后有关报告并未有宣布中国操纵汇率。目前的新一浪施压自有应景意义,一是十月份汇率报告又要出台,令中国是否操纵汇率的争议复燃,二是十一月美国要举行国会中期选举,民主党形势不妙,为巩固工会等支持票源及稳住阵脚,便有必要在汇率问题上作强硬表态。因此奥巴马及盖特纳的狠话多少有点是政治秀,说给美国人听多于给中国听。
但议会的特别关税法案则是另一码事。法案已由赋税委员会通过,还要经参众两院通过后由总统签署,才可成为正式法案交由政府执行。现时一般估计指众院会很快通过,但参院能否通过仍未明朗。总统对此亦有保留,因这很可能抵触世贸规章并引致报复,从而影响到五年内出口倍增计划。即使成为法案后,政府如何执行,在宽紧之间亦必有回旋空间。故实效如何现在难于确定,还要看当时的经济及政治情势,变数仍多。
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对币值低估国家的产品征收惩罚性特别关税,以抵销低估的补贴效应,对象不限于中国,但中国肯定是主要目标。美国人士估计人民币低估二至四成,故特别关税应设在此区间。法案的主要依托是人民币升值可改善中美贸易平衡,但这在理论及实证上均无依据,故纯为政治制作,对此笔者早已多次批评,故不再重述。但必须注意者是:方案的最终通过及落实非无可能,机率甚至会随欧美情况恶化而上升,故中国宜及早部署应对策略。
尤须关注法案至少有两大恶劣效应。首先是美化了保护主义行径,把由逼外币升值来做成美元贬值的劣行,打扮成为理直气壮的保卫美国利益举动。其次是强化美国的金融霸权。由美国决定其他货币是否偏低而施加惩罚,乃十分霸道的行为,特别是决定货币是否恰当实难有标准,连IMF也曾承认困难不小,因此美国便可由此法案得到更多的任意妄为空间,甚至可以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施加惩罚。显然,中国为了保护本国权益,和促进更公平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建设,自应全力反对这项新法案。除了筹划本国的反制措施外,中国还应联系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阵营中者)共谋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