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下调中国经常项目盈余预期至2.3%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美国东部时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大幅下调了2012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预期,由上期报告中的预期5.6%调低至2.3%。 IMF在报告中称,国内投资的增长、出
美国东部时间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大幅下调了2012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预期,由上期报告中的预期5.6%调低至2.3%。IMF在报告中称,国内投资的增长、出口环境恶化以及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推动了中国的盈余下降,且IMF也在调整评估经常账户盈余的计算方法。
“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比之后会出现小幅上升,但在2017年时最多达到4%-4.5%,外部不平衡大大小于此前预期,”报告称。
“尽管中国中期经常账户会低于其危机前的水平,但如果认为这是全球不平衡结束的信号或认为中国已经实现了再平衡,还为时过早,”IMF经济学家说。
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是被国际间看作衡量经济是否平衡的一个指标,其合理区间为4%以内。以往,中国贸易顺差及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例较高,被作为指责人民币存在低估的一个主要例证。
IMF调低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比,较大程度上意味着对人民币已有升值幅度的认可。
上周,《华尔街日报》援引参与报告撰写的消息人士透露,IMF将对中国经常项目盈余预期进行下调。但最终下调幅度超出预期。
随着中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近一年来,IMF连续下调中国经常项目盈余预期。
2011年4月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12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为6.3%;当年9月的报告将此项预测比重调低至5.6%。
中国经常项目盈余在2003年至2007年五年间快速增长,于2007年达到盈余占GDP比重10.1%的高峰。此后,经常项目盈余快速收窄,2010年跌至GDP的5.1%;2011年进一步收缩到GDP的2.8%。
而同时,人民币一直在稳步升值通道中。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此前接受者专访时表示,2005年汇改以来至2011年末,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累计升值31%左右,再加上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升值幅度更大。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收窄的原因之一,是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衰退周期性因素;另一原因在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过去几年间已经显著升值。
她测算,中国经常项目顺差达到其中期稳定水平,即GDP的2.5%-4%之间时,人民币汇率处于均衡水平。“目前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已经跌至GDP的3%以下,市场已经越来越广泛接受人民币本质上已不再被大幅低估的观点。”
2012年2月,中国贸易出现单月最大逆差,达314.83亿美元。3月实现贸易顺差53.5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整体小幅顺差6.7亿美元。
陈德铭此前对财新记者表示,今年贸易顺差可能比去年略少,但仍将维持在1000多亿美元的规模,中国的进出口基本处于均衡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