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词 王小奕——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主持人:感谢穆社长。下面有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先生为我们作主题演讲。 王小奕: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早上好!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中小银行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外汇服务的主题,我想今天一天的研
主持人:感谢穆社长。下面有请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奕先生为我们作主题演讲。王小奕: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早上好!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中小银行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外汇服务的主题,我想今天一天的研讨有很多题目,从不同层面会就这一议题展开。
刚才穆社长已经讲到了,实际上我做开幕主题演讲,想给大家介绍一些我最近访问美国,就美国新通过的多德-弗兰克(Dodd-Frank Act)监管法案,以及未来金融创新方面的看法。其实,“中小”的问题,从来都是各国监管当局和政策制定者都关注的热点,中小银行的问题、中小企业的问题,包括中低收入群体的问题。这些在各国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特殊的政策来扶持、发展。因为终究涉及到社会当中的大部分领域的热点问题。
最近,大家可以看到从危机发生以后,美国的政府,包括监管当局,围绕着如何加强金融监管的问题,包括在美国的立法机构进行的充分的讨论、激烈的辩论,于8月份通过多德-弗兰克(Dodd-Frank Act)新的监管法案,如果大家对此关心的话,可以看到辩论非常激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考察,深深感觉到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政策的制定者和国会两院法规的制定者,以及华尔街的大银行家,他们持有明显不同的观点。
我的感觉是,在目前非常复杂、非常不确定性加剧的环境下,未来几年将会直接影响到各个主要经济体决策的政策取向。因为这次全球经济发生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出现失衡,在调整过程当中,确实引发了很多矛盾。伴随着复苏的进程,虽然各个主要经济体出现了一些明确的复苏迹象,而且这次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作为主要的复苏动力。美国在发达国家当中表现出比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但由于欧盟本身自身的结构性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所以在今年年初出现的主权债务的危机使得欧洲经济出现再次探底的可能性加大。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下,使得各国的政策决策和新的法规制定者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决策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也使得投资者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其中市场的波动也能够看出现在投资者的信心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资本在各国间的流动变得非常脆弱。
总体来看,现在整个金融的投资风险在加大。美国现在虽然出现了明显的复苏,但它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中小企业开工不足,银行惜贷、房地产尚未走出低谷,美国的家庭大量是负资产,储蓄率在稳步回升。最近奥巴马政府又再次提出了启动再次次级的减税和扩大投资的方案,试图恢复市场的信心。但同时由于各国,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财政预算的不可持续性,巨额财政赤字的发行导致了对全球的投资者,对中期的稳定性产生了高度的怀疑。在这种情况下,也使得我们经济复苏面临很大的危险。
正是由于在这样的复杂经济环境下,总体的判断是各国国内,包括美国、欧洲在内,它在政治上的保守势力明显抬头。大家可以看到最近围绕着全球化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争论,美国、欧洲,一项是主张通过全球化促进贸易自由化,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可是美国最近在国内讨论,全球化现在看来是一个次要的问题,而且把更多的关注转向了国内,并且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全球化的进程会大大减慢,全球化会在各国政策决定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同时,各国经济上的民族主义和平民主义的情绪明显上升,凡是关注研究的都会看到,各国基本上把国际法放在次要的位置。如何扩大国内的就业、如何保障国内的就业人员基本的权益,是政策制定者的一个主要考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和国会的议员们,特别是最近大家也看到在贸易汇率问题上呈现出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使得国际上开始新一轮的争论。前几天刚刚结束的基金和世行年会,基金的总裁提出了,现在有可能出现打货币战争的风险。货币战争是什么呢?也就是汇率战。汇率战也就是最近美国国会通过的一个新的议案,即特别关税法。要针对货币低估的国家采取征收特别关税的方式,强迫这些国家加快升值的步伐,这也包括中国在内。基金组织也提出,你要想在基金获得更大的发言权,要承担更大的国际义务。国际义务是什么呢?就是在平衡全球经济上发挥更多的主动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刚才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全球的背景及不确定性,使得各国的决策者,特别是美国的政策法规制定者,他们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推动,特别是奥巴马政府的推动下,多德-弗兰克法案在两院已经通过。这个法案本身有一些新的东西,它们特别是针对了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所暴露出的问题所制定的。新的法案的主要内容,大家可能也零散地看到了一些。我在这里为大家做简要的概述,新法案的要点,一个是授权独立部门来负责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对消费者的保护本身是体现了监管当局从切身的金融投资者的利益出发,使得他们获得更完全、更准确的信息的角度出发而设立的机构,这个机构要设在美联储之内,确保美国的消费者能够获取清晰、准确的信息,特别是他们在申请按揭、信用卡以及其他各种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能够防止出现这些金融机构由于暗含了一些侵害到消费者利益的一些条款,而防止金融机构滥用这些条款。因为这次衍生工具在这次危机中起到了不太好的作用,因此出台新的法案希望能够保护消费者。
第二,希望通过这次法案的出台,能够出现“大而不能倒”的局面,太大的金融机构如果倒了之后,会发生连锁反应,使经济崩溃或者是受到更大的冲击。这要解决将来由纳税人出资救助大的金融机构的局面,希望建立一种安全的注资机制,对大的金融机构建立新的资本和杠杆的要求,使其发展的愿望不能过于膨胀。与此同时,还引入“沃克”法则,主要是限制银行和控股公司进行自由交易,限制银行拥有或投资私募股权资金和对冲基金,使其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银行基金资本的3%,这些确确实实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这次美国政府没有就一些大的银行,但对NRG的救助,对花旗的救助,使得公众引起了极大的质疑,国有化的问题和大而不能倒的问题,使得这些机构未来经营面临挑战。
再就是准备成立新的金融机构监管委员会准备应对新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监管委员会的确定是由九家金融监管机构的首脑组成委员会的委员,主要职责是识别和防范系统风险。这个委员会具有非常广泛的职权,有权就加强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竞争性、有效性对国会和联储提出建议,这个主席应该是由财长来担任的。这在将来美国的金融市场和整个游戏规则制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个改变是将来要大大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将大部分的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移入交易所和清算中心,让银行将CDS高风险的衍生品剥离到特定的子公司,同时也要求衍生品交易的公司实施特别的资本金鼓励、保证金交易记录和执业操守的监管要求,这些实际上在现在的衍生品交易当中是受到了华尔街投行的极力阻挠。
大家也很关注,美国华尔街都在议论,监管高管的薪酬抑制风险过度的行为,要控制金融界投行的过高的薪酬,要在薪酬的问题上为股东提供更多的话语权,要求在董事会下的薪酬委员会由完全独立的人士组成,而允许监管机构强行终止金融机构的不恰当、不审慎的薪酬方案。
最后一个要点是要强化对证券业监管、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主要是要保证投资顾问和金融经纪人评估公司的透明度和可靠性,使得客户的利益高于经济人和自身的利益,对评级机构要求跟完全和更加可靠的信息披露,同时降低评级公司和和评级机构与承销商之间的利益驱动关系。
这些问题,我在美国期间,我和监管部门和商业机构的探讨当中对评级机构大家的看法是有共识的,评级机构在市场上发出的信息造成了市场部稳定,威胁信息的重要因素,有时候和利益结合在一起,有可能会操控这个市场。
新法案的要点以上是我给大家作的一个简要介绍,但围绕法案的实施现在确实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这种法案的实施本身可能还会涉及到众多部门的利益,特别是在近期马上就要开始的美国中期选举,可能会给法案的制定、游戏规则的具体制定带来深刻的影响。所以这个新的监管法案,会在多长时间内付诸实施,以及将会对美国的金融业产生什么样的深刻影响,现在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做出评估。但是,从现在来看,我觉得有几点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美国的金融监管法案具有非常明显的金融危机衍生品的特征,这部法案的产生是在经历一场金融危机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形成,很重要的条款和金融监管的改革都是针对本次危机发生前美国金融体系爆出来的一些突出问题而制定的,对于它的客观评估,放到了次要的位置。所以在这次和美国商业机构、大的投行和大的商业银行讨论当中,他们认为这个法案的推出会导致过渡监管,会抑制金融创新,会导致金融市场的消沉,同时会最终损害整个投资人的利益,同时也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效益。这点是在商业机构出现的一面倒的呼声。但监管机构认为这种法案的制定本身是有针对性的,也是给具体的法规制定留有空间。现在评价还为时尚早。
第二,目前通过的法案,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原则,就像我们要通过一部法规之后还要进行实施细则。现在看来新的监管法案能否有效实施,目前还有近250个具体的法规有待九家监管机构分别制定和向国会通报。具体的制定过程当中,这些监管当局和监管者还要继续和监管对象进行商讨。所以这还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使双方现在产生分歧的地方,过度分歧的地方会出现一定的共识。因此现在监管机构、监管当局也不希望通过具体法规的制定使得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受到压抑,还希望能够保持金融市场的活力。在这点来讲,还有待观察。
第三,大家不要以为这次美国金融新法规的出台,根本否认了过去若干年金融市场上的创新,应该说创新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创新的金融衍生品的过度滥用是危机产生的诱发原因。但如果把任何金融创新都作为一种可以导致危机的根源的话,这可能就会误导今后在法规制定过程中的原则。所以从这点来讲,宏观的制定者和法规的制定者,美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在危机过程中,究竟监管者那些是不到位的,作为金融部门哪些应该对新的使用金融工具进行约束。所以对这次美国新法案出台不要有过高的期待。包括现在美国的媒体也都在评论,华尔街的银行家约60%左右的人都认为这种法规对未来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不会从根本上抑制和防止重大危机的发生。包括民主党的人认为,还会产生重大影响,但从短期来看,不断它实施还是不实施,现在已经对投行的自营业务产生限制。以前对投行的丰厚回报已经开始萎缩,从而导致现在市场上的影响。对消费者而言,如果银行机构过度审查的话,会使消费者承担更大的成本。我觉得对它的评论还需要在未来半年到一年制定法规过程中的博弈来看。
最后,我想谈谈中国面临的形势,现在我们也在从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各国加强监管的实践当中试图避免未来我们出现系统性的风险,也在加强金融监管。如何在加强金融监管和保持金融创新上找到一种平衡。大家已经看到大的方面,中国金融改革经过几十年,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为此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贸易伙伴贸易保护的压力。中国如何在未来几十年中维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发展的转型,特别是在金融方面,在推动人民币本币的国际化方面,在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和深化金融改革方面都面临着要研究的题目。所以在这样一种体制下,我们现在鼓励下一步的深化改革还是现在改革可以适当地放慢,而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首位,现在也是一个权衡。
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美国不一样,美国可能是出现金融衍生品发展过度,而我们的金融市场还没有开放,金融产品是缺乏的,在金融服务上也不那么到位。所以,在这点上不能简单地和美国攀比。我们认为应该利用现在的机会,很好地吸取全球在联合监管当中出现了新的宏观审慎监管的办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现在的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平衡进行有效的评估,参照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如何在创造效益的过程当中实现防范系统及风险,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个周末到下周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中国的上海就宏观审慎的监管开一个研讨会,很多国家的央行行长都要参加,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未来监管的动向。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更稳定的复苏,监管和其他改革的发展会得到平衡的兼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的金融体系在支持经济发展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才能实现发展中的转型,为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强国提供保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