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一:金融新格局,中小银行该向何处走?
丁志杰: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刚才王小奕副局长作了一个精彩的主题演讲,从全球的经济形势以及金融改革,包括中国的发展,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一环节讨论的主题是金融新格局,中小银行该向何处去。这个主题就启合我们从宏观角度看中小银行的发展,大家也看到总共有五个议题,在新的格局下,未来中小银行将会面临哪些新的问题。这就使我们想起,在过去一段时间,在危机爆发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金融在世界金融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不由地让我想起十年前,我到亚洲银行的一家银行去拜访,主人非常骄傲自豪的告诉我,我们的银行是本国最大的银行,我们在市场的排名是第256位。我记得它在2000年的时候设了三家分行。我们看到今天后面的演讲嘉宾中也是来自中国的中小银行,但他们在全球银行的排名是远远高于我刚才所提到的,在中国展业的银行。
我们今天请到的第一位嘉宾是北京银行副行长赵瑞安先生,有请赵行长。北京银行在全世界的排名今年是第155位,应该说是属于全球大银行之列。第二位嘉宾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的杨明总经理,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全球排名在今年是472位,也是全球前500强,也是一家大银行。第三位嘉宾是来自包商银行公司金融部国际业务经理康晓琴女士,包商银行也是在全球进入了1000家,中国人很谦虚,都是世界的大银行,这我们也会反映出全球金融格局的变化。特别是我们这银行对未来更多的在国际金融的扩大很重要,我们今天还有幸请到本次会议的赞助商惠誉评级高级主权分析师Vincent Ho先生,会议是全球的三大评级机构,评级机构危机之前大家认为评级机构是市场的保护神,危机以后王小奕副局长讲到的受到了很多职责,看看Vincent Ho先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这种新的格局下,包括新的环境,可能都会对中小银行的发展造成很多影响,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如何应对,在新的金融环境,我们目前还在危机之中,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有更大的方面是金融监管的改革,刚才王局长也讲到了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我们最近关注的是巴塞尔协议的推出,也就进一步提高银行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核心资本普通股2%上升到4.5%到7%左右。我就想起了一个问题,我说巴塞尔II协议出台,使得日本的银行消沉下去,巴塞尔协议上主要是针对谁呢?我们看到不仅国际国内,这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把主要时间交给今天在台上的四位嘉宾,我们从所提出的问题来看,首先是中小银行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赵行长是在一线,对此问题肯定深有体会。赵行长对此有何看法?
赵瑞安:感谢主持人,把这个问题首先提交给我。我想,现在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还有国内的宏观经济调控,在这种新的金融形势下,中小银行的发展以及应对金融形势应该采取“四化”,主要是: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差异化营销、市场化创新。我所提的四点,既是北京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总结,也是很多中小银行实际经营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路子。
专业化的经营,目前市场竞争的程度非常激烈,中小银行要想在市场上赢得客户,并取得利润,我们只能在某些领域,根据银行的特点和客户的需求,我们是专门的经营某几项业务,做出特色。这是目前许多中小银行致胜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和五大银行、四大银行展开全面的竞争。比如说我们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我们可以做的非常专业。在对中小型的企业,在进出口贸易方面,我们可以提供非常好的服务,和中国银行展开竞争。我们的经营一定要聚焦到某项业务、某项产品、某些领域。
精细化管理,银行在实际经营当中要采取精准的风险控制的措施,要提高我们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培养、培育经营管理的人才,在成本核算上,要精打细算。没有精打细算,我们银行的经营也会面临许多问题。比如北京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只有25%,在16家上市银行中是最低的。这也是我们利润比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北京银行2008年利润在上市公司里是利润总额的20强,所以我们要进入到精细化管理的时代。
差异化营销,我们要和大银行错位经营,这样才能彰显我们的优势。
市场化创新,就是要根据客户需要,客户需要什么样的金融产品,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我们提供这方面的产品,能够把市场需要的产品提供出来,就是我们中小银行经营取胜的关键。
我想,应对变化的环境,我提出“四化”的观点,希望能够和在座的有关中小银行一块儿交流、分享。
丁志杰:谢谢赵行长。赵行长基于北京银行过去经营的经验提出“四化”,专业化、精细化、差异化、市场化,不亏是中国银行业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我还是用全球千家大银行的排名来看,2009年有52家银行进入了全球千家大银行之列,到了2010年有84家,增加了32家,出现了群雄并起的局面。我们的中国中小银行将来是独立作战还是合作供应,我们除了五大银行和传统的股份制银行占据半壁江山之外,另外的半壁江山是中小银行,这样的战略也是非常重要。北京农商行杨总如何看?
杨明:中小银行有各自不同的区域优势和不同的定位、发展战略,但是由于我们所处的区域和自己的优势不同,我们占有的资源不一样,所以这给我们同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认为通过同业合作,也可以创造更多的业务和收入。这点在代理业务方面,我们很多银行都有这方面的体会,我们中小银行有一些在在资质和渠道方面的资源部是很丰富,有一些代理行利用自身比较丰富的业务资质和渠道的资源,为被代理银行提供服务,可以把他所占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被代理行通过代理渠道,可以丰富自己的产品门类,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收益。同时能够把现有的资质做的更优、更精一些。我们现在做前台市场营销这方面,也感觉到互相代理对提升业务单元贡献度的重要性,比如说我们是做国际业务的,近期经济复杂的因素会体现在金融市场方面,特别是汇率方面。现在美元的贬值,再加上最近欧元的剧烈波动,我们所面对的客户规避汇率风险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对于我们中小银行拿到衍生牌照的并不是很多,现在客户避险的需求是没有办法满足的。所以,这些是不是也通过同业合作或者是监管部门比较官方的代理渠道解决这些问题。这对客户来说,它的便利化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谢谢。
丁志杰:杨总从业务的需要,特别是中小银行在现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特别是讲到汇率的避险问题,提出中小银行间的协同合作的必要性。可能现在还有一个话题大家是非常关注的,目前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在中国成为一种浪潮,也引起了不同的声音。今天我们也有幸请到包商银行,大家知道包商银行是来自蒙古草原,是草原文化的一种代表。在我的印象里,包商银行总行的一些后台部门,包括发展战略规划是放在北京的,在北京有分支机构。你对中小银行是否跨区域经营有什么看法?是不是正常的必然发展的趋势?
康晓琴:谢谢丁主任。首先非常感谢中国外汇管理局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的邀请,荣幸的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小银行外汇业务高峰论坛,就刚才按照大会的安排,给我们银行提出这样的话题,这个话题对中小银行来讲是一个敏感,而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就结合包商银行跨区域经营发展的实践解答一下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遇到的问题。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包商银行的基本情况,刚才丁教授也讲了,我们是来自于内蒙古大草原的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包商银行成立于1998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各项经营指标在大幅度增长,资产规模和经营效益也在不断增长。截至2010年上半年,我行总资产968亿,本外币存款是669亿,不良率在0.55%,贷款余额在340亿。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些认可,曾经被银监会授予全国小企业贷款先进工作单位和全国小企业贷款金融服务先进单位。在2010年商业银行的综合排名竞争力排名当中,我们也荣幸地获得了2009年最佳城市商业银行和2009年全国大型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名的两项荣誉,在近几年跨区域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地向先进的同行学习先进的经验,目前包商银行下辖了鄂尔多斯、呼和浩特、锡林郭勒、赤峰、巴彦淖尔、西安盟、呼伦贝尔等八大区内分行,以及深圳、宁波、成都三家区外分行。在这几年跨区域发展经营过程当中,我们自身也形成了一些认识,想与今天与会的专家、代表、各位同仁共享。
第一,对于中小银行是否选择跨区域经营,取决于它的发展战略。这几年商业银行通过跨区域经营,我们也切实感受到了一些胜利的成果,比如说可以扩大我们的业务范围,也可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也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吸取当地同业的做法,可以吸纳一些先进的人才。同时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我们也感到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更多的巨大挑战,比如在新的地区有不同的新的文化,不同的经营环境,以及新的市场特点,对于这些问题在解决过程当中也是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考虑,我们的定位是服务于全国的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在这样的定位过程中,我们也希望通过跨区域经营,进入新的市场环境,寻找新的更多的客户群体。我们认为跨区域经营是符合我们包商银行的发展战略的。
第二,选择哪些区域去经营也取决于我们的目标客户,选择和制定了我们的发展战略之后,要选择在哪些区域经营,这要看我们最终的目标客户群体。有的银行选择服务一些大型客户,有的服务区域性的某类客户,以至于全国或全世界某类客户。对于我们包商银行来讲,一直立志于做一个中小企业服务的集成商,立足百姓创业、立志国际品牌,在这几年的过程当中,我们根据客户目标的定位,在选择跨区域经营当中,选择经营地域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包括在呼伦贝尔、西安盟、锡林郭勒这些农牧民聚集的地方建立了分支行,在中小企业数量繁多的珠三角、深圳、长三角、宁波、成都也设立了分行。通过我们这几年的发展,也在充分利用企业和微小企业的品牌迅速的融入到当地的环境,也能够及时地找到业务发展的切入点。
第三,我们认为跨区域经营最终是否能够成功,最终也要取决于我们自身能力的建设。因为商业银行最终发展是否能够成功,关键是能力建设。比如在管理的模式上能否适应跨区域经营发展,另外人才的补给上能否跟上跨区域发展的角度,科技能否跟上跨区域发展,风险控制的手段能否适应跨区域发展的模式等等,在这些因素的条件下,包商银行这几年通过自身的努力,同时为了适应跨区域经营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上,我们也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在自己小企业业务的模式上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优势,形成比较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自己又研发了一些新的科技系统,能够及时地做到异地分支机构的业务衔接,不至于影响我们业务的发展。在人才上,我们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以及行内竞聘和培养等一系列机制,能够尽量做到人尽其才,能够满足跨区域角度人才补给的步伐。这些年在这些方面做了工作之后,能够基本上有效避免在跨区域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把损失降到最低。
总之,对中小银行进行跨区域发展,我们认为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问题,当然跨区域经营也与自身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跨区域经营可能对于中小银行、商业银行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自己的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跨区域经营也会给商业银行在能力建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会提供很多的机遇。我们也相信,只要商业银行、中小银行能够稳健、积极地推进跨区域经营的步伐,一定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我们希望这点认识能够和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共享和共勉。谢谢。
丁志杰:包商银行的嘉宾介绍了包商银行以微小贷款的品牌走出内蒙、走向全国的成功案例,我想北京是所有银行都想来的地方,我估计赵行长和杨行长都有切身的感受。赵行长,从您自身来看,您对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有何看法?另外,北京银行有什么打算和规划?
赵瑞安:谢谢主持人。结合主持人的提问,我想谈两点,第一,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跨区域经营、跨区域发展与监管的关系。第二,北京银行跨区域经营的有关情况。从市场经济的原则来看,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说过一句话“任你选择、任你交易”,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效益。一般的企业有资本,愿意在北京或者在外地做,如果是工商经营,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但银行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因为它是接受存款人的存款并还行贷款,是一种金融中介机构,所以它是具有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核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应该鼓励,同时也应该严格监管。跨国公司在国内生产一种产品,有专利和技术,它需要把产品卖到别的地方去,也需要卖到国外去,我们能限制它吗?如果要限制它的话,我们中国在天上还没有大飞,我们还坐火车到上海去,所以企业的发展和区域化的发展,银行业是企业,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它是一种内在的自身的需求,是一种市场行为,我们不应该限制这种市场行为。这是跨区域经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的。
银行之所以能够跨区域经营,总得有一些比较优势。没有优势的话,因为它是一种商业行为,到别的地方不一定能够赚到钱,如果赔钱就不去了。如果跨区域能够赚到钱,你怎么能阻止他这种行为呢。所以从经济学角度,从市场实践的角度,跨区域经济应该是值得鼓励的。因为从我们现有银行业的结构来看,现在银行业的集中程度还是比较大的,五大银行的存款贷款的市场份额还是在50%以上,集中程度比较高。而国内又是人口众多,中小企业非常众多的一个国家,居民的就业确实是国内当前非常重大的问题。我们这些中小银行市场定位基本上都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所以我想中小银行的跨区域经营应该改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状况。正像王小奕副局长所说的,我们不仅要为企业服务,还要为中低收入人群服务,有一些大银行现在在拼命做私人银行、富人银行的服务,我们这些中小银行愿意为穷人老百姓服务,因为我们城商行定位里是为市民服务,所以我们从多个方面来看,中小银行的跨区域经营能够改善社会的经济效率和居民、中小企业的福利状况,这应该是值得鼓励的。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中小银行都要跨区域经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
还需要监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正规的商行,但是也有一些个体商贩,不讲规则,在马路边摆摊,影响了交通,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问题,首先他卖的东西可能是假的,或者是缺斤短两的,有可能影响交通。这种自然的选择就危害了公众的利益,这个时候就不应该允许了。如果一家银行的财务状况已经不太好,或者是也没有特色优势,如果跨区域经营的话,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危害。我想,跨区域经营需要严格的监管,一家银行应该在财务状况等方方面面具备管理上,在风险控制上具有一定的能力和实力跨区域经营,跨区域经营能够增加利润,如果你不允许它跨区域经营,人们就不愿意为这些银行进行投资。比如说一些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果鼓励跨区域经营,就能够吸收资本。对于这些好的,有特色的,有风险管控能力的财务状况比较好的鼓励,但对一些自身敬业还存在问题,要先练内功,把资本充足率、风险管控和人才培训都做的扎实的时候也可以走出去的,要处理好发展和监管的关系,监管是保证跨区域经营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和银行效益的最大化,没有监管跨区域发展也会带来不良的,或者是严重的社会后果。
杨明:我们行在其他地方还没有设置分行,只有两家村镇银行,但作为本土银行的角度来看,因为很多中小银行都在北京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我们的感受是在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北京银行的容量很大,资源很丰富,北京市从去年开始已经跃居到世界第三大500强总部之都,而且政府北京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推动也很到位,走出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在2009年的时候“走出去”批准,设立的境外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0%以上。这么大的市场容量和丰富的资源,我觉得其他的商业银行到北京来设机构,这是他们商业化发展的需要。因为大家都愿意往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这样竞争从本土银行的角度来看,有序的竞争是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服务效率,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金融资源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必要支柱。我们希望行业有竞争的自律,不要打恶性价格战或者是互相的压价,还是应该有一个有序的竞争,这方面我们的行业协会应该起到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这样对大家的发展更为有利。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以积极心态参与市场竞争,练好银行的内功。
丁志杰:刚才三位来自中小银行的嘉宾都对跨区经营持肯定的态度,随着中国银行的发展,特别是中小银行越做越大,可能跨出国门,会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的崛起,很大的特点就是国际化,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也开始走出去,我们银行的客户走出去,银行也要走出去,所以世界金融形势格局的变化也会对我们中国的银行的经营以及我们银行的客户产生影响,请Vincent Ho先生介绍一下全球未来的全球金融形势、金融趋势,特别是亚洲主权债务。
Vincent Ho:大家好,因为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太好,所以我要用英文与大家沟通一下。我们惠誉对全球经济总体的展望观点,目前我们还不会看到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但目前还有引发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因素,第一是美国存款集聚下降,中国经济过热如果硬着陆的话可能会出现先,再就是在欧元地区的主权内部风险。在中期来看,我们认为全球经济的复苏速度还是非常缓慢的,特别是与过去经济恢复的比较来看,我们对全球经济的担忧,主要还是认为全球经济复苏非常弱,惠誉对世界整个经济的发展的预测,在2010—2012年预测每年经济增长在3%。驱动3%的全球经济增长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中主要的推动因素是中国,去年中国对全球GDP的增长贡献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大的。我们认为在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其实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驱动力之一,因为我们并不认为亚洲的经济与全球的经济是完全分离开来,但我们认为亚洲新兴市场的主权信用在整个全球经济当中是最强的,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第一,亚洲外部经济的杠杆率比其他地区低一些;第二,亚洲主权经济并没有像其他国家经济那样过度美元;第三,1998年和1999年亚洲经济危机之后亚洲经济一些新兴主权国家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有利于现在经济危机当中有一个更好的地位,总体来说,亚洲政府总体的状况比其他地区要好一些。
丁志杰:谢谢Vincent Ho先生对世界经济形势及亚洲经济形势提供宝贵的看法,我们也看到世界经济还具有二次探底的风险,但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的风险,所以我们要看到世界经济格局和金融格局。前面四位嘉宾分别从我们银行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以及跨区间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还有一些专题,比如人民币国际结算对中小银行的未来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包括中小银行如何发展业务,这是从宏观层面来讨论问题,下面还有一些时间,把这个时间留给各位听众,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四位嘉宾提出来。
我们这一专题的讨论,前面各位嘉宾把发言时间控制得很好,也非常紧凑,衷心感谢四位嘉宾和翻译小姐,谢谢大家的支持。
主持人:其实就像刚才嘉宾们对跨区域经营都取得了一个共识,接下来我们也希望在整个银行市场大蛋糕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中小银行的发展都能够占据我们的一席之地,接下来是茶歇时间,请大家在25分钟之后,在10点40分的时候准时回到会场继续下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