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称进入加息周期言之过早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9月CPI同比上涨3.6%,创23个月新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上海表示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其中,9月CPI同比上涨3.6%,创23个月新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在上海表示,由于近阶段中国通过银行超发货币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年内较难实现通胀率控制在3%以内。对于19日央行意外加息,吴晓灵认为,中国进入加息周期言之过早,但可视为货币政策回稳的信号。

   吴晓灵是在中欧华安锐智沙龙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她认为,全球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用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托起了世界经济,与此同时,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却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她还表示,美欧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挤压了中国价格工具的使用空间。


  吴晓灵认为,货币超发是经济商品化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而央行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调控的独立性上有待提高。3%的全年CPI目标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可能偏低,难以实现。

  对于19日央行的意外加息举措,吴晓灵表示,目前中国经济表现出回升向好的基本趋势,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应从危机管理转向常规,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是必然选择,即逐步收紧货币供应增幅并消化近两年过度宽松和适度宽松政策产生的过多货币供应。

  吴晓灵还指出,在保增长、调结构、控预期的过程中,管理通胀预期是关键,因此此次加息可视为中央强化管理通胀预期的意图,同时也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但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她认为,还言之过早。

  同时,吴晓灵称,货币政策回归稳健在统一思想上有难度,也将使得中国经济增速放低,但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才是对世界经济所做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