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生:加息不会加剧人民币升值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经济金融形势是在变化的,包括CPI数据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说不加息并不代表以后不加息,热钱流入最多的时候并不是真正加息的时候,而是在有预期的时候,资金流动都是跟

        经济金融形势是在变化的,包括CPI数据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说不加息并不代表以后不加息,热钱流入最多的时候并不是真正加息的时候,而是在有预期的时候,资金流动都是跟预期来的,当真正加息以后,人民币可能还会贬值,这个时候热钱流入规模反而可能会变小。

  此前关于加息的传言可谓不少,然而当真的加息到来时,却鲜有任何风吹草动。

  10月19日晚间,央行突然宣布,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5个百分点,而此次加息时间点刚好选择在十七届五中全会结束之后、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前。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在此前10月10日的世界银行年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还坚定地表示“今年内中国不会加息”,然而不到10天的时间,加息便由不可能变为现实。

  “经济金融形势是在变化的,包括CPI数据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说不加息并不代表以后不加息,中国的重大货币政策也并非完全由央行说了算,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国务院。”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利率政策不应绑在汇率上

  自今年1月份监管层收紧信贷开始,伴随着CPI的逐步走高和房地产调控的逐步展开,以及宏观经济的快速回暖,市场对于央行将启动加息的传闻就一直不绝于耳。在此期间,食品价格尤其是部分农副产品价格的节节攀升,似乎使得加息的理由一天比一天更加充分,然而多次加息传闻均以落空告终。

  对于此前央行迟迟不加息的原因,有专家分析认为是决策者担心加息会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

  “一般从逻辑上来讲,加息会加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是过去的认识,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加息并没有加重这样的压力,”华生表示。对于原因,华生进一步解释说,一国一旦采取加息,对方可能认为其通货膨胀比较严重,而这可能会影响其经济增长,这时候升值的压力不是增大反而是变小了。

  在利率调节方面,华生认为,不要把利率政策过多地绑在汇率政策上,思想应该更解放一些。

  对热钱流入影响较小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近期美联储宣布维持现有利率及宽松政策规模不变,宽松势头依旧,而此次央行加息无疑会导致两国利差扩大,因此不少人士担心国际资本流入压力将因此加大。

  不过,对此华生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此次加息对于热钱加剧流入的影响比较小。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兑换成本挺高;另外一点就是,加息以后资金是否加速流入更多还要考虑是否有好的投资机会。”

  “热钱流入最多的时候并不是真正加息的时候,而是在有预期的时候,”华生认为,资金流动都是跟预期来的,当真正加息以后,人民币可能还会贬值,这个时候热钱流入规模反而可能会变小。

  与此同时,记者也注意到,10月20日,也就是央行意外宣布加息后的第一天,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对涉及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7个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梳理整合(以下简称《通知》)。分析人士指出,外管局此次《通知》意在提示银行对有疑问外汇款项更加警惕,减少操作性风险 ,监管层也开始出售防热钱了。

  上调基点和国际接轨

  根据央行此次加息方案,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然而据了解,在2002年之后中国调整基准利率,均使用27个基点或其倍数即27个基点、54个基点和108个基点等。这种变化的背后又暗含着怎样的转变?

  “别国都是25个基点,或者50个基点,没有采用27个基点的做法,而这也只是中国过去很特殊的一种做法,央行此次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而不是27个基点也主要是和国际惯例接轨,”华生认为。

  事实上,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央行加息幅度来看,均是25或其倍数。以今年的情况为例,澳大利亚央行在6月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4.25%;加拿大央行在6、7、9月分别三次加息25个基点,基准利率由0.25%升至1%;韩国在今年7月加息25个基点至2.25%。

  进入加息周期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为央行两天前的加息举措进行了充分注解。9月份CPI同比增长3.6%,证实了此前市场对CPI继续攀升的预期;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6%,依然强劲的经济增长显然是加息的重要支撑。

  而在谈到央行加息对于控制通胀的作用时,多数分析人士表示看好。他们认为,随着物价上涨,我国“负利率”也已持续数月之久,这不利于存款人增加收入、扩大消费,也不利于银行体系资金稳定。央行此次加息将使负利率幅度缩小,有利于稳定存款,遏制投机,合理引导预期。

  不过,有专家指出,我国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央行此次加息力度过小,预计年内可能出现第二次加息,更有一些市场人士将本次加息视为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适度紧缩转向的标志。

  “关于此次加息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出现转向,目前还不能完全这样认为,”华生对记者说。不过,他明确表示,目前的确进入了一个加息周期中:“央行会根据宏观经济进行调整,年内再一次加息这种情况不能排除,现在大家都看到,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农产品价格、进口大宗商品价格都上升很快。”

  与数量宽松工具相比,利率工具不那么直接,调整利率价格需要一个传递机制,需要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和家庭在内的行为发生变化,这样才能影响到货币的供给速度。

  关于此次加息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华生对记者表示,其对实体经济会有轻微的降温作用,但影响幅度会比较小,而受到冲击最大的将是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