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何外升内贬
直观来看,人民币外升内贬似乎有悖经济学常理,因为长期而言货币的对外价值取决于对内价值,假定外国物价不变,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即汇率会随着国内物价上涨而下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简单来说是市场扭曲情况下被抑制的升值动力外溢到国内物价的结果,换句话说,人民币对内贬值是由于其对外升值不足造成的。
要想真正理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弄清我国外汇市场的特殊运行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依靠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出口和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吸引了FDI及“热钱”等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持续累积,从而使市场上外汇供给持续增大。为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央行以在市场上买汇的方式持续干预,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持续快速增长,而持续买汇造成人民币大量投放,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动力源。
今年6月以来,上述机制再次凸显:我国外贸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后走出困境,再现顺差增大状态,维持在月均214亿美元左右;国际“热钱”流入加快,如果以“外汇储备-贸易顺差-FDI增量”作为计量口径,7~9月“热钱”流入达1055亿美元;6~9月外汇储备增长2088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累计总额和2005~2009年年均增加额的60%。
需要指出的是,衡量货币对外价值的合适指标不是双边汇率,而是有效汇率,即对所有贸易往来国的加权综合汇率。据此计算,2009年3月到今年9月,人民币并没有升值,而是贬值了7.38%,同期美元贬值更多,达到9.83%,两者之差与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基本相当。这就是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人民币,而在美元。
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经济效应
对宏观经济而言,人民币升值有弊有利。明显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会导致外汇储备折为本币的账面损失。基于9月末的外汇储备26483亿美元和现行汇率水平6.67计算,假定其中60%以美元持有,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每升值1%,就会造成我国1060亿元人民币的国民财富账面损失。第二,过快升值会对出口,进而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造成不利冲击。合理的升值也会带来一些有利影响:第一,挤出一些靠低工资、高耗能、高污染而维持出口的企业,对我国发展模式转变、环境保护及贸易条件改善未尝不是好事。第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社会资源对贸易部门和外向型地区的过度配置,改善经济结构。第三,能够通过货币供给相对减少和进口产品本币价格下降来抑制物价上涨。
对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同样有喜有忧,总体上有利进口、不利出口。其中对主要利用国内生产要素的出口企业冲击最大,对外币负债较多或原料依赖进口、产品国内销售的企业有利,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对外投资。
对个人而言,人民币升值对没有现实及预期外汇供求的个人不构成直接影响。对外汇需求者,比如要支付子女留学费用、有意出国旅游或对外投资的个人及进口品购买者构成利好,对外汇供给者,比如外币资产持有者、有国外劳务收入、捐赠收入而需要结汇者构成利空。
应对人民币外升内贬的策略
对于宏观调控当局来说,必须明确的是:就国内外现实经济环境而言,人民币对外升值是主导性的,对内贬值是派生性的。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汇率方面。国内商品市场供求态势决定了我国目前不存在持续性严重通胀的发生基础,短期内不宜夸大通胀压力。汇率政策方面既要顶住美国等西方国家迫使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压力,又要考虑到内在的升值要求,总体原则是:稳定有效汇率,放宽双边汇率,使其围绕市场均衡水平合理波动。同时,促进和鼓励企业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加强外汇管理和资本管理,防范以套汇、套利为目的的国际投机资金大量流入。
涉外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运用金融手段,比如人民币远期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出口企业应尽力争取商品定价权和结算货币选择权,更多利用人民币来计价结算,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扩大对外投资。
美元虽呈长期贬值趋势,但具体运行态势不会是直线型的,历经几个月的贬值,目前有短期回稳势头,对于有当期美元需求的个人,现在换汇正当其时,有投资意愿者,可用于投资国内B股、QDII或直接购买外国证券。当期或预期的美元持有者应及时结汇,特别是不能长期持有诸如美元存款等低收益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