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汇率之争辨析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保持着复苏的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复苏进程明显分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失业率水平居高不下。为了尽早恢复经济发展,并以此推动就业,美国政府不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保持着复苏的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复苏进程明显分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失业率水平居高不下。为了尽早恢复经济发展,并以此推动就业,美国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通过印钞购买政府债等措施,继续向全球体系注入大量的资金,欧洲、日本相继效仿。
      近期,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该法案试图修改美国贸易法,以赋予美国商务部更大权限,使之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把其他国家“货币低估”行为视为出口补贴,进而对相关国家输美商品征收特别关税。实际上,这项法案的矛头直指中国人民币汇率,在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国会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下,美国近期贸易保护主义行动进一步升温,这一做法正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贸易失衡是中美汇率问题的焦点
      经济学理论认为,汇率是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一国汇率下调,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就会增强,出口就会增加,进口相应减少,经常项目盈余增加;反之,汇率上升,经常项目盈余会减少。然而,这种影响传导关系并不是必然的,只有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情况下才能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在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的前提下,上述传导过程才能成立。那么,中美之间每年的巨额贸易是什么情况呢?根据有关统计分析,中美两国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收支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因此,长期来看,单纯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改善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收支状况。
      导致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原因在于:
      第一,美国储蓄率过低,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较大缺口,为了维持自身经济运转,造成了较大的贸易逆差,即使对中国贸易赤字降下来,贸易赤字也会转移到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未必有中国的低成本优势,那样反而伤及美国自身。
      第二,中美贸易结构的差异。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大多为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中国在这类产品的出口上具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形成薄利多销的局面;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部分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但这些仅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总额的不到10%。
      第三,在华跨国公司出口所占比重过大,加工贸易一直占主导地位,掩盖了中国外贸的实际情况。
      第四,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了其对中国的进口。美国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出口管制政策和高新技术出口限制措施,阻碍了美国企业对中国有比较优势的技术产品出口的增长,加剧中美贸易失衡。
      从实际情况来看,2005年人民币汇改后的几年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超过20%,但中国外贸顺差却不降反升。200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而中国贸易顺差反而大幅下降,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仅仅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根本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特殊时期各国政府都倾向于“弱势本币”的汇率政策
      在世界经济逐步走出危机,而复苏前景并不明朗情况下,“弱势本币”更能保持一国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发挥出口贸易对拉动经济的作用,各国政府在近期纷纷执行“弱势本币”的汇率政策。美国此次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就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对外汇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法案通过前后的一段时间,美元指数一直保持下跌的趋势。在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未来5年美国出口翻番”的宏伟目标,但目前看来完成难度较大。主动推动美元对其主要贸易伙伴货币的贬值,应该是美国完成出口增长任务的最佳路径。
      不仅是美国,其他国家也在汇率政策上作出相应反应,试图降低本国货币汇率。日本当局近期在外汇市场采取了干预行动,这是6年来日本首度干预全球外汇市场,通过大量抛售约2万亿日元,导致日元兑美元汇率一度重挫3%。欧洲央行的购买成员国主权债券,接受银行用质量不高的抵押品来换取长期信贷等做法,也将促成欧元汇率下跌。亚洲的韩国、泰国、中国台湾等,南美的巴西、哥伦比亚、秘鲁等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也加大了干预外汇市场的力度,以确保不至于因汇率高企而影响至关重要的出口。
      各国正试图寻找一个最有利于自身的汇率水平,全球外汇市场正处于一个汇率重估期,各国间货币博弈向纵深发展。未来人民币会遭到来自美国、欧盟,甚至新兴市场国家更多的压力。
      中美汇率问题被政治化
      本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而美国恰逢新经济泡沫破灭以及后来的金融危机爆发,信息技术、金融、房地产等相关行业带来了大量的失业,美国经济的下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行业泡沫破灭所致。为国内高失业率问题困的焦头烂额的美国政府,把中国的贸易顺差解释为操纵人民币汇率的结果,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中国向美国大量倾销廉价产品,夺了美国工人的饭碗等等。美国部分政客和工商业人士纷纷主张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迫使中国政府在汇率问题上作出让步。人民币汇率问题显然已成为美国政府手中的筹码,汇率之争常常被政治化,经常被政客拿出来做文章。
      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为争取选民,曾多次指责中国向美国倾销商品,操纵人民币汇率。时至今日,美国中期选举在即,促进就业,增加出口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美国政客们拉票的主攻方向,争夺选票的国会议员们仍然会就人民币汇率发难。奥巴马近期在向参议院民主党政策委员会的议员发表演讲时表示,要对中国采取较强硬措施,确保对方遵守贸易法则,开放市场。
      可见,对于美国来说,要求人民币升值更主要的恐怕是出于政治利益上的考虑,而非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诉求。也有相当一部分美国人懂得这个道理,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实际上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相关的制造业就业机会也只会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而绝不会是美国,美国的整体贸易赤字也不会减少。美国经济的失衡源于其自身储蓄率过低,只有提高储蓄率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巨大的贸易逆差,而当前美国这种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口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要远远大于出口对于服务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