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林:人民币值创新高,能否封住西方的嘴?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11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市场收升0.51%,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单日最大涨幅。同时,492点的盘中波幅亦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9日人民币对美元

       11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市场收升0.51%,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单日最大涨幅。同时,492点的盘中波幅亦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1美元对6.6580元人民币,亦较上日大涨112个基点。近两周来,人民币中间价呈现较为明显的双向波动,美元走软也加强了这一态势。(11月11日《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屡创新高,特别是6月19日中国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举昭显在外汇流入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国的外汇管理趋紧。这一政策对汇市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统计数字显示,从6月19日至11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3%以上。

        此次人民币值创新高究竟是一个象征性动作,还是会导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真正转变,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观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认同更加灵活的人民币汇率符合中国自身利益,也兑现了中国对国际社会负责的承诺,同时,也表明中国先发制人,并希望该问题从首尔G20国峰会的议题中去掉。

        有分析认为,这也使得首尔G20国峰会的议题出现反转——中国已经开始采取措施来平衡全球经济,接下来,该轮到西方国家出招了。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埃斯瓦尔·普拉萨德表示,中国在首尔G20峰会召开前有效转变了辩论主题,它现在可以强调说,G20领导人应该关注全球失衡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债务问题。

         从2005年中国汇率机制改革以来,国际上一直存在关于人民币对美元“应该升值”的说法。在人民币值问题上,西方国家为什么总是与中国过不去呢?说到底,他们在放任美元、欧元贬值的同时,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特别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为摆脱当前的金融危机,美国目前正在利用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以及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便利,执行“弱势美元”政策。

         美国需要更加虚弱的美元,而这样以来,怨声四起,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经济政策渐生不满。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美国希望其他国家通货膨胀,而其他国家则希望美国通货紧缩。由于美国拥有无穷的“军火”——美联储可以产生无数的美元,所以在愈演愈烈的“汇率战”中美国显然不示弱。

         11月4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宣布6000亿美元购买国债计划以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的决定。此次,美国奉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迫使那些对手者将会在汇率问题和对外政策上做出必需的调整。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让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为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财政赤字,以及美国人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埋单”。但是,美国拉下了一个政治敏感、却没有经济效果的手柄,它所承担的风险或许比预想的更加严重。

        现在的问题是,此次人民币值创新高,能否封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嘴?现在还很难下结论。不过,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位官员对人民币值创新高不以为然,他认为,当前人民币值仍然偏低,中国应该对金融体系的协调运转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中国和其它新兴市场国家需要让本币升值。

        实际上,这位官员带有明显的西方情结,即西方国家所奉行的“极为好斗”的货币政策,他们觉得人民币值还很低,因此人民币应无止境地升值,并达到他们满意为止。人民币是否升值,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问题,但也离不开政治范畴。西方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如果他们成功迫使人民币持续升值,即便自己毫无收获,甚至有所损失,但只要能够重创中国经济,也就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了。

       西方国家不断给中国施加压力,很容易让我们想起20多年前美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日元升值”这件事。其实,不管是西方国家也好,还是美国也好,他们都想通过类似“广场协议”来迫使人民币升值,只不过中国不是日本。我们必须看穿西方国家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在汇率问题上据理力争。可以说,汇率机制并非纯粹经济政策问题,而很多时是地缘政治、经济斗争的焦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