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合作博弈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
进入2010年以来,国际外汇市场针对人民币升值与否的问题做了无数次的讨论和争辩,最终还是回到人民币升值的几大关注问题上来:人民币为什么会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有哪些?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投资者和国民经济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在现今世界经济相互高度融合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综合分析围绕人民币汇率变化的斗争,中国政府、外国投资者、外国政府的行为和策略,实际上构成了三者之间的博弈。因为难以形成关于汇率问题的具有强大约束力的国际协议,致使这种博弈属于非合作博弈。本文仅从经济的视角,结合人民币升值的利和弊,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博弈的纳什均衡,提出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政策建议。
人民币需要升值的经济原因
2005年7月,中国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放弃盯着单一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那时开始,人民币就已经开始了升值历程,只是没有美欧日等国家希望的那样快速升值,才使人民币汇率又一次成为热门问题,而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么中国政府进行汇改,允许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至2005年已经10年多没有进行调整,而这些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次,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
第三,来自中国经济体系内部的动力,主要是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状况、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状况、经济增长状况和利率水平。比如外汇结余过多本身就表明外币定价过高,本币定价过低,本币有升值压力。
第四,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且不说90年代人民币是不是过度贬值或定价过低,单说近年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动,仅此一条,就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低估。
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比如2002年美元贬值的同时,美国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实际上美国外贸逆差剧增更多是因为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个人消费支出的增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民币汇率政策成了美国政府的一个借口。
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在内外多重压力之下,或者说人民币估值确实偏低的情况下,升值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有哪些?
人民币升值有利的方面:有利于进口、依赖国外资源的厂商减少成本、偿还外债能力增强、中国资产价值提高、对外投资能力提高、外资企业收益提高、国民购买力增强、国家税收增加、国家经济地位增加、有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型技术密集型转化、为人民币成为国际流通货币创造条件。
人民币升值的弊端:不利于出口、不利于直接利用外资、通货紧缩压力增大、出口收益减少、失业率增加、外汇储备贬值。
中国政府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可以使外资企业的收益增加,但另一方面也使外资的投资成本增加。在这个博弈中,中国政府有升值和不升值两个选择,外国投资者有投资和不投资两个选择。假设中国政府在人民币升值中的收益为A,升值的负效益为B,外国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为C,人民币升值时外商不投资设定有一个机会成本-C,人民币不升值时外商投资收益会减少,记作一个投资成本D,外商投资给中国带来的收益为E。那么:如果作为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上述博弈的纳什均衡在于A与B的大小。当A>B时,均衡为(升值,投资),当A<B时,中国政府会选择不升值,因此,C>D时均衡为(不升值,投资),C<D时均衡为(不升值,不投资)。
事实上,中国政府与外国投资者处于不同的地位。政府的决策对投资者的影响很大,投资者对政府决策影响力很小,双方的信息也不是对称地位。因此看成不完全信息的博弈更符合实际。假设预测人民币升值的概率为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概率为β,则可得到均衡解为α=(D-C)/(D+C),α较大时外国投资者的最佳选择是投资,β任意取值。说明外国投资者的决策对中国政府的决策没有影响;反之,如果外国投资者预期人民币会升值,将会投资,否则不投资。所以,中国政府要想吸引外资,可以采用加大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做法。
中外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汇率问题会影响到国际贸易、通货紧缩或膨胀、失业率等许多方面。以人民币和美元做比较,在汇率问题上,假设中国和美国都有强硬和妥协两个选择。所谓“强硬”是指一国可以事先不公告情况下改变自己的汇率,升值或贬值,现实中一般是竞争性贬值或变相贬值。“妥协”是指不对他国货币不可预期的变动做出反应,现实中一般表现为默认本币在一定限度内升值或变相升值。限于篇幅,这里略去博弈模型,可以得到均衡为(强硬,强硬)。这也可以解释面对汇率问题时,几乎所有国家都持不妥协的强硬态度。但这个均衡不是帕累托最优,存在一个策略组合(妥协,妥协),能使双方的收益都有增加,但它不是稳定的。就是说在多国汇率问题上面临着囚徒困境。
对策与建议
中国汇率改革的目标是实行市场需求、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因此,人民币汇率保持缓慢、循序渐进的变化是合理的改革方向。具体说来,有下面几条建议:
进一步明确中国的汇率政策。博弈论的方法告诉我们,自己的策略越明确、越坚决,在博弈中的收益将会越好。另一方面,根据前面的博弈分析,现阶段人民币单方面升值的预期,会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但投资成本也会提高,因此会引发汇市和股市的投机。政府应当密切关注外资的流向,避免过度投机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对外资企业区别对待。对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外国投资者,应当及时提供外汇交易、法律咨询、金融服务,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对不符合我国产业发展方向,或者纯粹的投机行为,应当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避免热钱风险。
加快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进程。人民币虽然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自由的使用,而且很受欢迎。这说明人民币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人民币的信心在增强。逐步推进人民币成为硬通货,符合我国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继续扩大内需,走内需发展型道路。合适的汇率政策可以矫正贸易不均衡,刺激经济发展。但汇率仅仅是解决贸易失衡的手段之一,还会受到国际的许多因素制约。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时,国内需求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尤其在我国国内需求的潜力还没有发掘时更应该如此。
总的说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涉及国际经济、政治,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同行业之间的利益平衡等许多问题。出口仍然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汇率制度的稳定、适度改革是必须的。但汇率要最终反映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汇率改革也是必须的。随着国内金融体系的健全,内需的不断增加,国力的日趋强盛,人民币最终将会成为独立的、根据市场自由浮动的硬通货。
(作者系湖北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