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之下 加息难免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央行上周五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上次(11月10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9天,可见央行回收流动性的态度之急切。经济学家吴晓求近日表示,这标志着国内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货币政策转向正常化甚至趋紧。  从

  央行上周五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上次(11月10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9天,可见央行回收流动性的态度之急切。经济学家吴晓求近日表示,这标志着国内宽松货币政策的结束,货币政策转向正常化甚至趋紧。

  从政府调控目标来看,此举一方面是为了回收流动性,平抑物价,另一方面是为了控制银行的信贷投放。按目前的信贷投放势头来看,如果不进一步严格信贷投放监管,全年7.5万亿的信贷目标将会被突破。因此,在境内CPI屡创新高、境外热钱仍不断涌入境内的情况下,进一步回收流动性变得非常迫切。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已到来。

  瑞银:

  11月CPI还将增长 年内加息一次

  瑞银证券汪涛指出,目前中国的CPI通胀主要受到食品、尤其是蔬菜价格的推动而并不明显是货币超发的结果。瑞银预计11月CPI同比增长率将达5%左右,但到12月份将小幅回落。

  为控制通胀预期、防止食品价格上涨扩大到经济全局,瑞银认为,加息和流动性管理可以也应当发挥关键的作用,因此预计今年内还将加息一次;而2011年将加息两到三次,并且预计央行将会加大对冲操作的力度,并且适当降低明年的信贷增长目标(新增贷款6.5万~7万亿元)。目前市场对于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收紧有些过度担忧。现在的通胀和经济增长前景与2007、2008年不同;而且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还将会考虑到全球增长前景更加疲弱这一因素。

  政府对于通胀的初始应对政策主要包括供给方面的措施并试图管理通胀预期;预计政府不会立即采取广泛的价格管制。维持明年中国GDP增长9%的预测;不过把对CPI的预测从3.5%~4%上调至4%~4.5%。在中期内,由于能源和农产品  价格将会上升通胀可能会维持在年均4%~5%的水平上。

  安信:CPI未见顶 政策正趋紧缩

  安信分析师景晓达认为,展望未来CPI走势,食品价格的继续走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安信预测,下月CPI可能再创新高,同比上涨4.7%。而受基数原因影响,PPI在今后两月将会向下回落。

  安信分析师高善文表示,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关口。从10月份数据来看,虽然经济增长的动量不是很强,但通货膨胀已快速攀升到高位,PPI环比加速上升的势头尤其值得警惕。这一局面在后续一段时间可能仍会维持甚至恶化。目前中国实体经济投资意愿较弱,消费需求增长的趋势依然强劲。贸易顺差虽出现了季节性上升,但同比增速大幅下降。这是否是一个趋势尚有待观察,但产能周期末端供应收缩导致顺差收窄的情况值得留意。如11月份CPI再创新高,年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难排除。相应的,在通胀较高的背景下,2011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可能是中性偏紧;财政政策的基调可能是中性偏松,以便对冲经济的下行风险。安信倾向于认为,宏观调控政策的总体基调是中性偏紧的。

  财富:亚洲虽通胀 热钱仍输入

  对于亚洲新兴市场而言,投资者近期谈得最多的话题无疑是——“通胀来了”。国内最近一个月CPI数据创下25个月以来新高更是让投资者绷紧了弦。而央行在9日内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更是频频发出控制流动性的意向和决心。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即使是采取加息或者资本管制,对于缓解流动性大潮还是有点杯水车薪。一段时间内,预计亚洲新兴市场的货币增速仍将维持高位,在目前股市估值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国外投资者对于亚洲新兴市场的热情也很难一夜褪去。也就是说,热钱涌入带来的宽松货币状况依然将持续。

  东亚中国财富管理部发布评论称,相比欧美国家不是为债务所困,就是为失业率低迷所扰,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复苏中处于领先位置,其稳固的经济基本面,雄厚的财政实力给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份必要的安全感,因而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因此亚洲区通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各国之间的差异性值得关注,这种差异决定了短期内普遍性的政策压制几率不大。目前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应对热钱的压力较大,但澳大利亚央行已通过加息采取了强硬措施;东南亚国家中,除了泰国的政策利率相比通胀水平略显偏低从而有利率正常化的需求外,其它国家今年以来本币普遍经历了大幅升值部分抵消了通胀,加之美联储的宽松量化措施出台,或许近期会在货币政策上更可能采取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