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大因素看再加息可能性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提要]  继10月20加息之后,央行已经两度上调准备金率,使得大型商业银行18%的准备金率创下1984以后的历史最高水平。从10月CPI可能再创新高和外汇占款猛增两个因素

        [提要]  继10月20加息之后,央行已经两度上调准备金率,使得大型商业银行18%的准备金率创下1984以后的历史最高水平。从10月CPI可能再创新高和外汇占款猛增两个因素分析,再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已经大增。  继10月20加息之后,央行已经两度上调准备金率,使得大型商业银行18%的准备金率创下1984以后的历史最高水平。那么,面对高达1.9个百分点的负利率水平,市场都在猜测央行再加息的可能性。

  从目前情况看,最少有两个因素大大增加了央行再加息或者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其一是,有机构预计11月份CPI同比增长可能达4.8%,上周央行首提价格型工具,市场预计央行很有可能12月份即宣布加息(11月29日《广州日报》)。这个预测比此前的5%低一些。如果11月份 CPI同比增长达4.8%,那么,负利率就将达到2.3个百分点,即100万元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要缩水2.3万元。负利率越来越大,必然促使存款从银行流失越来越多,市场流动性越来越泛滥,对策只有缩小负利率程度,即加息。因此,如果11月份 CPI再创新高,那么,央行再次加息应该没有悬念。要说央行可能有所犹豫的话,就是在中央政府组合拳直击高物价情况下,各地、各种农副产品价格11月下旬已经有所回落,如果12月上中旬回落幅度继续加大的话,也可能影响央行再次加息的决策。

  其二是,10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激增至5190亿元,创出历史次高,仅次于通胀高峰时期的2008年4月所创下的纪录。同时,按照残差法计算的10月“热钱”规模是9月的2.4倍。外汇占款激增增加了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11月29日《广州日报》)。外汇占款是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一般来说,贸易顺差、外资使用以及海外热钱流入等因素是引起外汇占款大幅上升的主要推手。这就意味着,央行仅10月份就要被动向市场投放人民币5190亿元。25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我国今年第三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023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1.03倍。经常项目顺差大幅增加,凸显出我国所面临的强大的国际资本流入压力。有专家计算,三季度以来,央行向市场投放的净头寸增加1.9万亿元之多,其中外汇占款猛增1万亿元,可见外汇占款已成为当前绝对货币供给的“主水泵”。这些被动投放的人民币要么进入股市、楼市,要么进入银行存款产品里面。如果负利率程度高,那么,其必然进入市场横冲直撞,冲击股市、楼市、农产品市场,增大资本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推过国内物价,助推通胀率直线冲高。外汇占款的急剧增加给央行流动性管理带来了空前压力。应对之策是通过加息、缩小负利率程度使得释放的流动性回到商业银行的笼子里,再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将这些流动性予以冻结。10月份外汇占款猛增提高了再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从10月CPI可能再创新高和外汇占款猛增两个因素分析,再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已经大增。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市场直接融资和各种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交易所、各种担保公司等盲目兴起,金融笼子外的流动性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得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的威力大不如以前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资金乖乖进入金融笼子里,而如果负利率过大、市场炒作投机回报过高以及直接融资门槛过低,那么,这些资金必然形成游资游离于金融的笼子之外,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将束手无策。笔者的意思是,利率、存款准备率本来调控威力就不如从前,如果力度过小,作用将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