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混血的汇率之争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人民币汇率之争由和风细雨骤然演变为飓风暴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近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甚嚣尘上,我也亲历了一些讨论。俗话说

       人民币汇率之争由和风细雨骤然演变为飓风暴雨,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近来,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甚嚣尘上,我也亲历了一些讨论。俗话说,理越辩越明。可是讨论得越多,我却越来越糊涂,人民币汇率之争到底是个什么问题?

       首先,人民币汇率之争是一个大问题还是一个小问题?在一些人看来,世界经济能否复苏关键就看人民币汇率是否升值。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期间,美国财长盖特纳就公开声称,各国拯救经济的成就,很可能被贸易顺差,并压低货币价值的部分国家给伤害;并且当大型经济体的货币汇率被低估,且国家政府不让其货币升值,会刺激其他国家效仿。他呼吁各国联手要求部分国家对货币进行升值。而几乎同时、同地,由华盛顿大学主办的关于中美经济关系的研讨会上,美国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黄亚生认为,人民币汇率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仅仅是一个小问题。呼吁人民币升值的人士高估了这一举措对其他国家的好处,同时可能低估了对中国带来的某些风险。中国出口增长是劳动密集型的,而GDP增长则是资本密集型的。这种增长带来了好看的经济数据(进而招来对人民币汇率的种种批评),但它并未带来真正重要的东西—比如,就业机会,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获得体面的增长。因此,政策的重点在于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启动有助于鼓励服务业发展的城市改革,第三个优先事项才是改革货币体制。纵使汇率灵活性是一项可取的目标,但它应当按照正确的次序来推行。

       其次,人民币汇率之争是一个贸易问题还是一个金融问题?按照常理,人民币汇率应该归于货币金融领域的范畴,但是我的同事徐奇渊博士撰文指出,对美国而言,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不是一个货币金融问题:其一,人民币-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没有直接的联系。影响美元金融地位的汇率,是多边的汇率指数,即美元指数(US Dollar Index ,USDX)。这是一个加权的汇率指数,基于美元对以下货币的汇率计算得到:欧元、日元、英镑、加元、瑞士法郎和瑞典克朗。由于中美汇率之争聚焦于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因此人民币的变动并不会对美元指数造成直接影响。其二,人民币至今尚未实现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可兑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资产规模及其交易数量微乎其微。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美元双边汇率的波动,不会在金融市场上对美元资产产生显著的替代性冲击。美国目前通过将人民币汇率与其巨额经常账户失衡联系起来,从而事实上将人民币汇率之争演变为一个贸易问题。

        再次,人民币汇率之争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样按照常理,它很显然是一个经济问题,但它似乎又超出了经济学所能理解的范围。因为,我们很难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将显著改善美国的经常账户失衡。相关研究显示,中国出口的短期价格弹性大约为-0.65。这表明,汇率的变动从而价格变化对中国的出口影响却相当有限,一般意义上人民币汇率1%的升值,将引起出口数量0.65%的下降。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升值,从而价格的上升幅度,将超过相应出口数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的结果,甚至将会导致出口金额的增加。所以我们看到,2005年7月21日到2008年中期,人民币累计对美元升值17%左右,同时2008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却比2005年增加了50%左右。另一个实例来自于最近。2008年末,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一直保持冻结状态,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变动情况是负增长16%。然而,11月份中期选举在即,经济领域表现糟糕的奥巴马政府确实需要做点什么来力挽颓势。这就是为什么人民币汇率之争会由数月前的和风细雨骤然演变为飓风暴雨最根本的原因。

        只有、也只有在想清楚人民币汇率之争是一个什么问题之后,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应对。但我还想说的是,人民币升值一定幅度不一定绝对是件坏事,但最根本的原则理应是,中国应该基于自身的判断决定本国汇率制度的调整。

      作者: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 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