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小洲:人民币汇率面临通货膨胀的考验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继央行在10月份提高利率和11月份内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 国务院已经采取多项行政措施抑制物价快速上涨, 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由此看来, 如何管理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继央行在10月份提高利率和11月份内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 国务院已经采取多项行政措施抑制物价快速上涨, 稳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由此看来, 如何管理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何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呢? 行政部门首先想到的办法是制定各种行政措施; 而坚持市场经济原则的经济学者已经开始批评行政部门目前所采取的行政办法, 主张采取尽快提高利率的经济措施. 这使人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问题---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何处? 货币学派的经济学家历来认为,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问题; 只要管住货币供应量就管住了通货膨胀.

  自2008年年底到去年年底以来, 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 刺激经济快速增长, 央行以月25% (超过正常速度8个百分点) 的增长速度向市场中注入货币供应量. 与此同时, 全球的主要中央银行也都以高速度的方式大量向市场注入资金. 也就是说, 全球经济中的流动性突然增加. 这是出现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11月份, 美联储宣布实施6000亿美元的宽松量化货币政策后, 已经有不少学者指出, 这将导致中国出现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10月份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 这是自2008年4月份以来最高的数据; 这似乎显示中国确实出现了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其根源是 “热钱” 大量流入.

  现在 “热钱” 的流入情形与2006年和2007年间十分相似; 由于国际资本对人民币抱有升值预期, 所以, 才加大力度流入境内. 这就直接涉及到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 若要阻止输入性的通货膨胀继续发展, 就必须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升值; 但是, 我们看最近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政府所采取的治理通货膨胀政策, 就会发现与这种理想的政策运做恰恰相反. 最近一个月来,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没有升值, 反而贬值; 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中美元汇率反弹回升后, 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加大. 这实际上加大了抱有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国际资本流入; 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在治理通货膨胀政策方面, 自今年6月19日宣布汇率改革以后, 宏观管理部门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并未涉及, 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管理价格水平方面. 这就是说, 在未来的几个月内, 国际资本还要加大流入境内; 央行还要继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 或者提高利率, 或者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 而且, 效果将并不会明显. 这种政策运做将完全与2006年和2007年的情形相似. 同时, 人民币汇率将面临更强的升值压力.

  对于目前中国宏观经济来说, 由于选择了稳定的人民币汇率, 就必须随时面对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央行的紧缩和对冲货币政策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这种政策结果同时使人民币面临更强的升值压力; 各类资产也面临着膨胀和出现泡沫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