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员频繁释放信号 明年货币政策或转向稳健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近段时间,央行多位官员频繁表态,暗示我国的货币政策正在悄然转型。有关人士认为,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健”。  央行官员频繁释放信号  在最近1个多月的时间内,央行已经连续3次出手:一次

  近段时间,央行多位官员频繁表态,暗示我国的货币政策正在悄然转型。有关人士认为,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将回归“稳健”。

  央行官员频繁释放信号

  在最近1个多月的时间内,央行已经连续3次出手: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刚刚履新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的盛松成11月30日在中国《金融时报》,刊发署名文章《再论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指出,物价上涨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为此,他建议明确宣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向社会各界发出清晰的政策信号。

  央行副行长杜金富1日在出席“上海-巴黎欧洲金融市场论坛”时表示,央行将进一步提高政策针对性和灵活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

  此前,央行副行长胡晓炼、马德伦近期分别就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进行了解读。胡晓炼称,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水平回归,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她强调,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

  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指出,央行将根据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实现政策目标。马德伦特别表示,央行希望通过政策来引导公众和市场的预期。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也于日前表示,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就是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

  明年货币政策稳健偏紧

  “明年的货币政策、总量政策,肯定是趋于中性、稳健偏紧的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1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八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如是表示。

  自2009年至今,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一直是“适度宽松”,但在今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 “引导货币条件逐步回归常态水平。

  夏斌表示,在美国第二轮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之后,全球流动性过多,中国的流动性相当充裕。同时,当前的物价压力很大,所以相信,明年的货币政策、总量政策,肯定是趋于中性、稳健偏紧的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为了实现“稳增长”, 在政策保障上,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将由“积极”的财政政策担当。

  在财政政策方面,2010年年初设定的财政赤字目标是1.05万亿元,比2009年的9500亿元赤字规模扩增了1000亿元,刷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年度赤字纪录。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今年财政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实际赤字规模可能小于预算。

  据报道,2011年财政政策的两个主方向,一个是部分领域的减税,一个是在多个重要领域增加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