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香港:港人民币离岸业务推进可期
金融危机后,随着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因本身的经济金融问题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有关货币的贬值风险增加,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过去一年,欧洲的希腊、爱尔兰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已频频爆发,以致需要IMF 和欧盟提供紧急援助。
而中国不同于欧美和日本,政府的资产负债健康良好。2010年中国计划财政赤字10,500亿元,比2009年增加1,000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仅为2.8%,首10个月的财政收支尚盈余9,906.56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为71,208.35亿元(2009年为60,237.68亿元),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在20%左右,远优于欧盟为其成员国规定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为3%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为60%的水平。
中国国债偿还能力很强
这不仅意味中国未来有较大的国债发行空间,更意味中国国债的偿还能力很强。加上至今年9月底,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高达2.65万亿美元;今年首9个月,中国国际收支经常帐户顺差占GDP比重为5.4%-5.8%,市场对人民币对外汇率长期保持强势的预期较强,因而有助提升人民币金融产品的投资价值及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和投资需求,继而有助人民币国际化和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的稳步推进。
根据香港金管局公布,自2009 年7 月至今年9 月,累计通过香港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额达1078 亿元(全国为1,979.8 亿元),已有超过100 家银行与香港清算行签订有关协议,其中包括30 多家海外银行。此外,至今年10 月,共有18 笔人民币债券在港发行,总额470亿元人民币。除财政部和内地金融机构之外,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债主体已扩展至香港企业、跨国企业及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等。金管局预期今年本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可超过原订180 亿元的目标。
人民币国债发行将有助人民币逐步发展为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随着今年6 月内地大幅扩展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范围,7 月修订《清算协定》,至今年9 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已达1,493.26亿元,比2009年10月底财政部首次来港发行国债时的572.62 亿元大幅增长1.6 倍,人民币存款占银行业存款总额和外币存款总额的比重分别上升至2.6%和5.7%,主要是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企业存款大幅增加,但香港市场各种人民币投资产品包括债券、基金、保险、结构性存款等则一直供不应求。
国债在港发增投资产品供应
本次人民币国债的发行,将有助增加香港人民币投资产品的供应,为海外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人民币投资产品选择,促进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发展。未来如果特区政府能够成功争取中央财政部定期来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加上香港金管局有意将本港部份外汇储备资产转为购买人民币债券等资产,将有助促进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
出于对人民币可长期保持强势的预期,2009 年10 月发行的60亿元人民币国债最终获得180亿元的超额认购。而本次人民币国债由于启用CMU平台的竞价机制,会使内地近期加息等因素在竞价中得到反映,市场预期机构部分3年和5年期利率介乎2.2%至2.6%,10年期利率可能达2.8%;零售部分利率则介乎2%至2.25%,高于银行提供的存款利率。而且尽管今年8月,内地已允许三类境外机构以人民币试点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但投资额度仍相当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海外投资者的需求,今年在港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反应皆很热烈,因此相信本次人民币国债发行也可获得较多超额认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