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票地量发行暗含保流动性用意

发布:2012-10-16 编辑:2012-10-16
     12月1日下午,根据央行央票发行公告,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央行发行10亿元3月期央票,采用贴现方式发行,对一级交易商采取价格招标。2日上午,招标结果显示,本期10

     12月1日下午,根据央行央票发行公告,为保持基础货币平稳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央行发行10亿元3月期央票,采用贴现方式发行,对一级交易商采取价格招标。2日上午,招标结果显示,本期10亿元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为1.8131%,维持近两周来的水平。

  央票是央行最为常用的调节市场流动性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与11月初发行的510亿元央票不同,最近几期央票的发行规模创出地量,且各个期限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交易利率倒挂严重,央票似乎已经丧失了其最初的功能。

  央票地量发行是央行为了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刻意而为之,还是一级交易商已经对央票不再具有吸引力,又或者是央行在测试一级交易商(商业银行)对市场的实际利率的预期,为下一步货币工具的选择做铺垫?

  央票“地量”发行解密

  《华夏时报》记者查阅了截至目前的所有央票发行公告,发现从年初起,多则上千亿少则几百亿的央票发行规模比比皆是,像最近的10亿元的央票发行量实属罕见。

  从发行规模来看,11月23日成为转折点。从11月23日至12月2日,央行共发行了五期央票,品种分别包括了3个月、1年、3年期限的央票,而发行规模也由11月23日的20亿逐步递减到了最近三期的三个品种各10亿元的规模,招标也采取了价格(利率)的方式。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分析称,央行最近几期的央票发行规模下降迅速,很有可能跟11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关,央行在一次性收走流动性之后,应该会考虑保持一定的市场流动性。根据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通知,11月16日和11月29日,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向央行上缴共约7000亿元的准备金。

  从最近七周央行对市场资金的回笼和投放的数据来看,在10月18日至11月14日期间,央行从市场上回笼了1535亿元的流动性。但是,从商业银行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央行对流动性的态度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从11月15日至12月5日,最近三周,央行向市场投放了1660亿元的流动性,从中可以看出央行通过控制央票发行规模以防止从市场再抽走流动性的用意。

  不过,也有研究报告指出,最近几期央票发行规模缩小是源于央票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的交易利率倒挂过于严重,导致一级交易商对央票失去了购买的欲望。

  从央行公开的市场公告中可以看出,央行最近三期3个月、1年期和3年期的发行利率分别为1.8131%、2.3437%和3%,而目前3个月、1年期和3年期的央票收益率分别为2.9083%、3.0224%和3.68%,两相比较,新发行的央票利率与二级市场的交易利率分别相差了110、68和68个基点,利率倒挂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