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周边化开始 东亚应进行货币合作
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与世界经济》编辑部、日本庆应大学环球卓越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四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于2010年12月13-14日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经济复苏、结构调整与制度变革”。中国金融网作为指定网络媒体,将全程图文直播此次论坛,以下是专题演讲(3)“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提问环节的问答实录。
提问:李晓老师,您在演讲当中说到东盟十国是从实用主义出发推进或者参与到中国-东盟区域货币合作当中,我也跟您有同感,您刚才谈了很多失败的原因,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谈我们应该怎么办,对于区域货币合作来说,有需求才有合作,中国需求可能就是希望东盟十国能够依赖中国,更准确的说能够依赖人民币,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种需求制造给东盟十国,让他们真正实现对中国或对人民币的依赖,从而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同时把这个问题抛给Anwar Nasution教授,印尼作为东盟十国之一,你们国家怎么看参与到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货币当中?谢谢!
李晓(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我所说的实用主义不是指东盟而言,是指中日两国而言,你谈到东盟问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刚才不太同意你的一点看法,就是中国为了使东盟国家接受人民币,实际不应当是这个样子,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实际是很奇怪的,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为了应对危机的,面对危机巨大的风险,甚至企业汇率的风险等等。第二个特点,是由政府促进的。第三个特点,是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提出了本币国际化的问题。第四个特点,日本币没有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情况下实施的,如果从货币史角度看,任何一个国家货币如果被国际化了,是市场选择或者市场搜寻的结果。对中国而言,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使人民币成为一个区域货币,最需要做的是中国必须能够部分的替代美元的最终产品的市场地位,一定成为这个地区最终产品市场的提供者,这一定是长期结构性调整过程,不用我多说,如何促进内需问题,今天讨论的很多问题都跟这个问题相关,这是很庞大、复杂的结构性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中国一定要这样做,但是需要大量制度性、结构性调整和改革。
第二方面,中国金融市场一定要不断的进行改革,不断的发展,同时我们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包括资本项目的开放,当然我们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一部分中国学者提出到2020年研究一个目标,今天有位外国学者提到这样的观点,我非常同意,一个国家货币真正国际化,如果本币不能自由兑换,这是基本前提条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定要从周边化开始,只是贸易结算货币,但是其它功能可能并不具备,或者并不充分,如果实现区域化了,这个区域内货币机能一定要非常全面,从周边化到区域化是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做许多事情。
Anwar Nasution(印度尼西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前印尼中央银行副行长):在控制资本方面,我们有很多目的,要控制资本,同时要获得一定的自主权,我们在过去有这样的经验,在马来西亚这个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必须要控制资本的流出,必须对资本的流出征税,这就是为什么那时候马来西亚在货币政策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要采取智力的做法。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我们必须要非常的现实,必须要做到三件事情:第一,使得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成为可兑换的货币。第二,必须消除资本的管制,你可以这么做的。第三,使得金融体制现代化。和新加坡、香港、美国相比,金融体系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需要使得体系能够现代化。我建议东亚应该进行货币合作,使得我们的金融体系更加现代化,在中国也是如此,没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改善银行的资本的状况,可以降低NPL的比例,同时可以使得体系现代化,现在已经是时候了,我们必须要这么做。这是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一个前提条件,否则人民币资产不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当然了,马来西亚把一定的外汇储备放在人民币资产上,而且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在使用人民币进行双边合作和结算,但是进行区域性货币合作的确需要花很多时间,我们需要考虑流动性问题,需要考虑安全性问题。我们需要进行合作,使得我们金融体系能够现代化,从印度尼西亚角度讲我们有非常强的国有企业,有非常强的国有银行,今天上午吴女士的主题演讲讲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同时还讲到了要素市场的开放,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印度尼西亚等等怎么样加强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是很重要的。